书目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集殷虚文字楹帖

内容简介

商周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简你“甲骨文”。由于最初出土于殷商王朝的故都(现河南安阳小屯),史称“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此种文字是契刻而成,故还称“契文”“殷契”等。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有的甚至纤细如发,而有的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显得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并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的,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集殷墟文字楹帖》系罗振玉将自己集契文楹联,与章钰、高德馨、王季烈集联汇为一编(合计420对),亲自手书而成,1927年出石印本,名为《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注:虚,“墟”的本字。)罗振玉在甲骨文可识不足千字之时,他能集出这样多的楹联,可谓创甲骨书法之奇观,其文字具有较高的书法水平。他是开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他对殷墟文字的发现研究有着无可替代的功绩。罗振玉(1866—1940)近代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中国经典书画丛书:集殷虚文字楹帖》根据1927年石印本影印,由于当时发现的甲骨文字有限,以及时代局限等因素,楹联内容难免参差生涩,希望读者鉴明,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作者简介

罗振玉,近代江苏淮安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资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

目录

丛书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

在售商品

8家店有售 新书1家
50.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