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21~1949)

内容简介

本书稿在作者博士论文和其他有关科研项目成果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近代中国社会问题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本书稿以党的领袖和知分子为中心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近代社会性质认知历程(1921-1949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党的一大至六大前后,由起初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式”发展到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判断,实现了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在政治上确认。第二阶段是六大之后至六届六中全会,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从而实现了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在学术上的认定。第三个时期是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理论得以系统建构并转化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而得到最终的确立。通过考察这一历程可以发现,党的知识分子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知识分子主体,主要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形成一定的学术成果,从而参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的文本建构、知识传播与具体运用。党的领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袖主体主要是在吸收知识分子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关于肩带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探索的基本文献,从而完成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的系统建构、阐释与最终确立。这就是党的领袖主体与知识分子主体之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互动,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的历程和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的重要构成,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认知的结论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创新。

作者简介

李张容,法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