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泥塑·雕塑语言

内容简介

泥塑教学是雕塑学科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宗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塑造对象表象的几个招数,而且更应该深层次地教他们怎么看雕塑,如何做雕塑。乍一看,雕塑真是简单易学的一种手艺。雕,就是减去的意思;塑,则是加上去的意思。一加一减,便是雕塑的基本方法。相比素描、油画等很多兄弟艺术,雕塑方面的技法书籍真是少得可怜,曾经看过一些教学生怎样做雕塑的书也是侧重讲述应该怎样雕与塑。但如果雕塑真的这么容易,对于想成为雕塑家的学生来说当然是一种幸运了。然而雕塑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就是因为它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造型手段并融人自己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因素而做出的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也就是说必须含有精神与情感内涵的雕塑,才算是艺术品。《泥塑·雕塑语言》作为雕塑学的基础教材,我们编著的出发点是以具象写实雕塑为基础,以东西方雕塑实例分析为主线,以现当代的各种雕塑现象为参照,对泥塑教学中涉及的各阶段、各环节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该教材以雕塑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注重对学生正确形体空间观察方法与塑造能力的提高。同时贯穿全书的不仅是着眼于雕塑一般规律性与技法教学的阐释,也关注雕塑精神内涵及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注重从泥塑基础向雕塑艺术本身更为广阔的视域的引导和转换,凸现雕塑艺术的特点:其中对雕塑艺术的现代性的研究,反映出雕塑的当代特征及对雕塑发展走向的探索,体现出教的特点与学的因素,为学生高年级及以后的雕塑艺术创作提示了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作者简介

孙闯,1952年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重点课程"泥塑"建设组课题负责人,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泥塑"课程负责人,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雕塑作品入选第6、7、8、9、10、12届全国美展及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30余次,获优秀作品奖5次,获提名奖2次,获省级优秀作品奖数次。雕塑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且多次在专业书籍、刊物上发表。有十余篇论文公开发表。

目录

丛书

新世纪美术教育丛书;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课程教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