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20世纪的欧洲·附:“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美国何以兴,苏联何以衰?作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向何处去?《冷眼向洋》书系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讲述百年间美国、欧洲、俄罗斯走过的不同道路,这三块地区的经验,都各自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书系没有拘泥于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的单纯叙述,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既成事实入手,透过沉浮兴衰的现象,深入探讨对20世纪历史走向起重大影响的精神、思想体系和发展模式。增补修订版添加了许多重要内容,既有对历史的进一步追溯,又有当代新的发展,但初版的基本取向不变。“全球化”在20世纪浮出了水面,但它绝不是一片芳草蓝天;在这看不到尽头的进程中,到处都是荆棘丛生——人类还远没有达到有能力“自治”的境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眼看世界,心想中国,作者没有须臾离开对中国命运的关注,让历史告诉当代,让世界映照中国,作为参照,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陈乐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欧洲学会原会长。1930年生,在大学毕业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亚非拉欧美各地,参加了大量国际会议,进行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戴高乐》、《撒切尔夫人》、《东欧剧变和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扩张史》(其中三章由周弘撰写)、《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资中筠主编,第二部《欧洲:分与合、衰落与中兴》及《后记-全球化与中国》)、《陈乐民集》、《欧洲文明十五讲》。散文随笔主要有:《文心文事》、《学海岸边》(与资中筠合集)、《临窗碎墨》。译作有:《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马勒伯朗士著)。摘编并序:《莱布尼茨读本》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