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工商导论(英文版)

内容简介

商务英语(也经常称为经贸英语)类课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课程,如《外媒经贸文章选读》、《商务英语函电》和《商务英语口语》,通称老三门。另一类为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如《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等。这两类课程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贸、熟悉有关英语词汇和用语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但是,这两类课程体系均有明显缺陷。*,在传统的老三门中,《商务英语函电》和《商务英语口语》偏重于对外贸易,尤其是商品贸易,局限性大;《外媒经贸文章选读》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上独树一帜,但由于其素材选自各国各类媒体,内容分散且不系统。第二,用英语开设的专业课起点过高。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市场经济当中,对这种体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而市场经济在中国还在建设和发展中,中国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了解还比较粗浅,尚未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对与市场经济有密切关系的国际经济贸易,他们的认识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就要学习《国际营销》等非常微观的课程,结果往往是见木不见林,只记住了支离破碎的具体细节,缺乏对整体的把握。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总方向已经十分明确,那就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经济同世界接轨,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同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国际经贸工作者的工作范围要广得多,业务类型也复杂得多。他们不再局限于处理来往邮件和信用证,或参加几次贸易谈判或交易会。从各方面的反馈看,他们可能从事的国际经贸活动包括:1.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2.作为驻外人员参加中国企业在外国的经营管理活动;3.作为中方人员参加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4.作为中国雇员参加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管理活动;5.国际双边或多边经贸组织的协商、谈判;6.中国各级政府的对外经贸活动。从以上活动可以看出,为了胜任以上各项工作,国际经贸工作者必须熟悉:1.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2.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3.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4.国际经贸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程序;5.与以上各项有关的法律、伦理和文化知识;6.与以上各项有关的外语知识和技能。从以上的讨论可以推断,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应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作者简介

陈准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组副组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商务英语的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法改革、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有多年研究,为商务英语学科带头人之一。主要讲授经贸英语、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课程,如《经贸英语口语》《对外经贸信函》《工商导论(英文版)》《工商教育中的教学法》《互联网和经贸英语》等。独立编写并出版了《工商导论》《实用经贸英语口语》《英语生意经》《模拟期货贸易》等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独立研制开发了《教学调度系统》《教师评价系统》等多套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软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