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导引

内容简介

本书借鉴国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说明。不同于传统的马哲教材,本书分“理论提要”、“基本原理观点深化”“热点前沿问题探讨”三个板块呈现内容。理论提要对于传统的马哲主要观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观点深化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而前沿问题探讨,则是给学生呈现一个广阔的学术视野,对于当前学术争鸣点进行了引介,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处就处于学术争鸣的氛围中,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已纳入江苏省十二五教材教材立项。

作者简介

张亮,1973年生于江苏南京,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3年至2008年在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二等奖),2008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任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系高级访问研究员(华英学者),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个人专著2部,编著3部,合著4部,译著4部,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研究》等报刊发表研究论文、评论和译文16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10余篇,另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系列等二次文献转载、转摘60余篇次。专著、编著、合著、译著(一)专著1、《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爱德华•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2、《“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二)编著1、《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补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英国新左派思想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三)合著1、《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五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邓小平理论与历史辩证法》,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三)译著1、《视读本雅明》,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2、《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卢卡奇早期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西方左派图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研究论文、评论、其他文章、译文2011年研究论文1.《应当如何正确对待“教科书体系”?》,《福建论坛》2011年第7期2.《麦克卢汉:与大众传媒调情的媒介诗人》,《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评论、其他文章1.《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其当代发展——柯林•海伊教授访谈录》,《学海》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1年第8期转载2.《学术“超男”麦克卢汉的那些事》,《文景》2011年第3期3.《回望麦克卢汉的百年沉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14日4.《丹尼尔·贝尔:最后的纽约文人》,《文景》2011年第6期5.《马克思哲学与社会科学“联盟”才能解决中国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9日6.《中国式现代化哲学思考》,《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8月26日7.《哲学的未来与哲学工作者的使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29日2010年研究论文1.《从文化马克思主义到“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文史哲》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7期转载2.《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的马克思传记建构:批判的评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3.《正确处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三种关系》,《理论探讨》2010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6期转摘4.《在哲学政治化的起点上——重读斯大林1930年12月9日的谈话》,《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2011年第4期转载评论、其他文章、译文1.《与尼克•克莱格为“邻”》,《文景》2010年第5期2.《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与黑泽明的“斗笠”》,《文景》2010年第6期3.《拉尔夫•密里本德:在工党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文景》2010年第10期4.《查令十字街的过去与现在》,《文景》2010年第12期5.《研究热点的凸显与新方向的崭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28日6.《再政治化的国家与再国家化的政治》,《求是学刊》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1年3期转载7.《爱德华•汤普森:作为行动主义者的历史学家》,载张亮编:《英国新左派思想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009年研究论文1.《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历史之路》,《学术研究》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9年第6期转载2.《E•P•汤普森的平民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研究》,《东岳论丛》2009年第1期3.《“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开辟的道路》,《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4.《从苏联马克思主义走向文化马克思主义: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战后形成》,《人文杂志》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2009年第8期转载5.《结构主义之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发展》,《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6.《波洛克国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效应》,《理论探讨》2009第3期7.《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8.《国内卢卡奇研究的两种模式及其超越》,《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9.《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学”这个术语?》,《现代哲学》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2009年第1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9年第12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期转摘10.《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当代审视》,《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3期转载评论、其他文章1.《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3月19日第6版2.《英国思想界新左派运动的兴起与终结》,《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1日第8版,《马克思主义文摘》2009年第12期3.《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17日第8版,《马克思主义文摘》2010年第4期转摘2008年研究论文1.《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电视》,《文艺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8年第8期转载2.《E•P•汤普森阶级意识学说的当代审视》,《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8年第9期转载3.《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范式生成与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期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10期转载4.《汤普森视域中的民族性与马克思主义》,《福建论坛》2008年第7期5.《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的历史语境与理论旨趣》,《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4期6.《E•P•汤普森的阶级斗争分析方法阶级决定论》,《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7.《E•P•汤普森“文化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文化概念》,《浙江学刊》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转载8.《汤普森“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与范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12期转载9.《汤普森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10.《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现代哲学》2008年第5期11.《爱德华•P•汤普森的工人阶级形成学说:批判的再考察》,《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12.《格罗斯曼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批判的再考察》,《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9年第3期转载译文1、《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1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2007年研究论文1.《以青年马克思为参照系透视〈精神现象学〉——卢卡奇〈青年黑格尔〉解读》,《现代哲学》2007年第3期2.《同时代学者眼中的爱德华•P•汤普森:一种历史检视》,《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12期评论、其他文章、译文1.《简评国内近年来的“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5期转载2.《第三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科学报》2007年6月14日3.《英国新左派运动及对它的当代审理——迈克尔•肯尼教授访谈录》,《求是学刊》2007年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期转摘,《马克思主义文摘》2008年第7期转摘4.《译者的境界》,《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0期5.《E•P•汤普森的伦理激进主义及其遗产》,《求是学刊》2007年第5期6.《自然历史观念》,《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7.《哲学的现实性》,《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8.《胡塞尔与唯心主义问题》,《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2006年研究论文1.《什么是现代艺术的本质?——阿多诺的艺术真理论及其与海德格尔的潜在对话》,《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2.《“理想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立与破:马克思大学时代文学试作的哲学解读》,《求是学刊》2006年第1期3.《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演进与终结》,《福建论坛》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7期转载4.《政治的逻辑与哲学史:重读日丹诺夫1947年6月24日的讲话》,《学术界》2006年第3期5.《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学科意识”之痛》,《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8期转载6.《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兴起》,《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转载7.《在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夜——〈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再考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8.《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模式及方法》,《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12期转载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上的“模式”?——兼析作为模式的西方“马克思学”》,《浙江学刊》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4期转载10.《网络历史思想——思想生产的历史与非历史》,《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11.《文献学视野中的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9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评论、其他文章、译文1.《特瑞尔•卡弗教授访谈录》,《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四种关系简论——兼评孙伯鍨、侯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哲学动态》2006年第1期,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卡》2006年第2期转摘3.《“科学发展观与认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3期,4.《给艺术美学一个准确定位》,《中华读书报》2006年9月13日5.《回归实践:探索辩证法的新样态——简评刘森林著〈辩证法的社会空间〉》,《哲学研究》2006年第9期6.《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学”——诺曼•莱文教授访谈录》,《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转载7.《“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恩格斯对马克思”?》,《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6年4期2005年研究论文1.《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第一推动力》,《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转载2.《阿多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哲学研究》2005年第2期3.《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传统分期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理论探讨》2005年第2期4.《让卢卡奇从晚年自传的阴影中走出来》,《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8期转载5.《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起源、发展与特征》,《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摘编6.《伦理的激情: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哲学世界观解读》,《学海》2005年第3期7.《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一个批判的评价》,《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11期转载8.《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的历史形成:一种知识社会学审理》,《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5期转载评论、其他文章1.《卢卡奇寻找回来的青年时代》,《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4月2.《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11期转载3.《〈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评介》,《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2004年研究论文1.《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现代意义》,《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2.《鉴往知今看左派》,《视界》第13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学术流派的本土建构:新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卡》2004年第2期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转摘4.《欲望、死亡与承认:科耶夫式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关键词》,《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5.《晚期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晚期资本主义:一种历史考察》,《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12期转载6.《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1期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年第12期转载评论、其他文章1.《“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最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1期2.《从马克思哲学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第三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综述》,《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卡》2004年第2期转摘3.《“阿多诺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4年第2期4.《评〈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江海学刊》2004年第6期5.《孙伯揆教授的信念和人格》,《学海》2004年第6期6.《一本具有创新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2期2003年研究论文1.《作为思潮的“晚期马克思主义”》,《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4期摘编2.《从激进乐观主义到现实主义:佩里•安德森和〈新左派评论〉的理论退却》,《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3.《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和它的黑格尔基础》,《探索》2003年第2期4.《国内卢卡奇研究七十年:一个批判的回顾》,《现代哲学》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1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4年第1期转载评论、其他文章1.《走出思想史阴影的齐美尔:兼评〈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社会》2003年第4期2.《“后马克思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年第1期转载3.《阿多诺与爵士乐》,《文景》第11辑,上海书店2003年9月4.《探寻阿尔都塞的隐秘精神星空》,《江海学刊》2003年第6期2002年研究论文1.《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的使命”与“价值中立”》,《唯实》,2002年第3期2.《克尔凯郭尔的生存概念与唯心主义问题》,《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6期转载3.《马克思和〈精神现象学〉:一个历史主义的文本学考察》,《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4.《克尔凯郭尔、内在性与唯心主义问题》,《福建论坛》2002年第2期5.《内在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的方法论自觉》,《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10期转载6.《时间川流中的“否定的辩证法”》,《现代哲学》2002年第2期7.《第一哲学的神话:阿多诺对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三个批判》,《理论探讨》,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12期8.《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9.《阿多诺与尼采》,《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5期10.《生存的政治:克尔凯郭尔的美学唯心主义》,《人文杂志》,2002年第6期11.《对胡塞尔逻辑绝对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评论、其他文章1.《新左派运动终结的“图绘”》,《博览群书》2002年第3期2.《阿多诺的漂流瓶》,《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3月3.《叩问哲学的现代之用》,《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6月4.《“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现代哲学》,2002年第2期5.《在继承和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马克思〉研讨会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9期6.《广松涉对我们的意义》,《博览群书》2002年第10期7.《广松涉若干核心概念释名》,《博览群书》2002年第10期8.《在继承和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0期9.《一个晚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肖像——评〈后革命氛围与全球资本主义〉》,《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2001年研究论文1.《国外阿多诺研究模式述评》,《哲学动态》2001年第3期2.《〈具体的辩证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个比较》,《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3.《“否定的辩证法”:新音乐空间中的哲学建构》,《河北学刊》,2001年第4期4.《德里达之箴言的马克思主义启示》,《探索》2001年第4期5.《“否定的辩证法”的忘却:阿多诺研究的历史性遮蔽》,《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1年第11期6.《辩证法内部的争论:阿多诺和〈历史与阶级意识〉》,《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7.《德国当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与“哲学的现实性”》,《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评论、其他文章1.《为了告别的重建》,《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1月18日2.《回到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读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3.《“回到马克思”的后现代“答问”》,《博览群书》2001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01年第11期4.《本雅明和他的〈德国悲剧的起源〉》,《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11月5.《佩里•安德森和〈西欧左派图绘〉》,《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12月2000年研究论文1.《历史的终结与现代性的动力品质》,《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1期2.《体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3期转载,《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转摘3.《青年卢卡奇的文学社会学批判理论》,《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4.《青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社会概念》,《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5期5.《阿多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福建论坛》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0年第12期转载6.《国内黑格尔研究的两大模式及其历史转变》,《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4年第3期转载7.《通往〈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道路——黑格尔对青年卢卡奇思想发展的逻辑影响》,《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评论、其他文章1.《面对历史的终结之神话:从〈马克思的幽灵〉到〈回到马克思〉》,《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4期转摘2.《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狱中札记〉》,《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0年12月12日1999年研究论文1.《〈精神现象学〉的体系和使命:一个再考察》,《理论探讨》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9年6期转载2.《人学方法论的嬗变》,《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1期转载3.《走向“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1843年间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4.《历史与结构的融合: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本体”基础》,《学术月刊》1999年第9期评论、其他文章1.《历史现象学和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6期转载1998年研究论文1.《对象化反对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隐性逻辑悖结》,《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2.《分工与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的变革》《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1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1期转载3.《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转向》,《哲学战线》1998年第2期4.《是物质实体还是社会经济关系——青年马克思对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矛盾理解》,《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评论、其他文章1.《马克思的人学和经济学批判》,《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6期转载2.《谁的“思维着的新世界观”?——评丛大川先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福建论坛》1998年第4期1997年研究论文1.《自主活动与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长白论丛》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6期转载2.《交往范畴的科学定位》,《理论探讨》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5期转载

目录

丛书

“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