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国防之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纪实

内容简介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是我军最高工程技术学府。国防科技大学的50多年发展史,是与国家昌盛和民族振兴紧密联系、休戚与共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和国百废待兴,毛泽东、党中央毅然决策成立“哈军工”,以培养“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197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刚刚结束,邓小平即亲切接见长沙工学院(原“哈军工”主体)领导人,并批示将学院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20世纪末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新军事变革初露端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l999年做出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的重大决策,赋予学校“为全军培养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培训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光荣任务。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亲切接见学校主要领导,谆谆嘱托他们一定要办好国防科技大学,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国防科技大学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为国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科学技术支撑:先后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约l3万名各类人才,其中有36人当选为‘两院’院士,17人成为党的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及中纪委委员,300余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取得了以“银河”巨型计算机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和军队“2110工程”建设、军队重点建设院校。现在,她正阔步迈向中央军委要求的“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一日无大学。

作者简介

龚盛辉,1959年生于湖南江永,1978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机关干事,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校报副编审,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绝境无泪》、长篇纪实文学《战神耳目》,在《解放军文艺》、《昆仑》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篇小说《通天桥》、《导师》、《与我同行》、《野火》、《章鱼》及长篇报告文学《路在脚下》等十余部,共计l00余万字,曾两次获得昆仑文学奖、三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中篇小说奖。

目录

丛书

中国名校纪实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