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毫不夸张地说,绕过弗洛伊德来谈论20世纪的心理学史,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讲述弗洛伊德对现代心理学的最大贡献,莫过于提出了精神分析的理论与疗法。但具体说来,这类理论及相应疗法会涉及各式各样的心理或行为的主题,比如梦、记忆、各种原始欲望、本能、自残倾向等等。“意识分层论”是弗洛伊德划分不同精神现象的早期典范。他认为,人的心理现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意识”(conscious)的层次、“潜意识”(unconscious,又译“无意识”)的层次,以及作为二者之中介的“前意识”(preconscious,又译“下意识”)的层次。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创始人。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5-1886年间就学于J.M.夏尔科,后又赴南锡观察A.A.利博尔和H.伯恩海姆催眠疗法,更深信神经病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的。1892年左右,他发现催眠的效能不能持久,就改用他所特创的精神分析治疗法,借以挖掘忘记了观念或欲望。1897年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主要著作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此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等。

目录

在售商品

54家店有售 新书17家
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