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万千教育)

内容简介

《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是英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的代表作,被视为英语世界重要的教育名著之一。斯宾塞的一生地位显赫,他先后获得了英、法、美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机构的院士、博士等荣誉称号,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被科学界和教育界誉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他在本书中提出的经典之问“什么知识zui有价值?”一直引导着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思考。该书由华东师范大学的青年教育学者王占魁博士历时一年翻译而成。译者既精准地翻译了全书,又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在各章节中增加了一些精当的标题和注释。此外,书中还通过脚注的形式呈现了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伯特·赫伯特·奎克(RobertHebertQuick)、英国伦敦师范学院教授约瑟夫·佩恩(JosephPayne)、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威廉·哈罗德·佩恩(WilliamHaroldPayne)和法国枫丹纳圣克鲁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加布里埃尔·康佩尔(GabrielCompayré)等四位教育学家对斯宾塞教育观点的诸多精彩的评论。这些都非常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斯宾塞教育思想的精髓。本书既适合高校教育专业师生、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等阅读,也适合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于1820年4月27日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城市德比(Derby)。他的父亲、祖父和叔叔都是教师。他的父亲曾编写过一本叫作《创意几何学》(InventionalGeometry)的教程,其中所设计的问题和课题,都旨在帮助小学生熟悉几何学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精确的工具使用来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这本书在英国已经获得再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在赫伯特3岁那一年,父亲因身患重疾被迫放弃了学校的教师工作,并携家人迁居到诺丁汉,开始从事花边生产方面的工作。三四年后,他们全家又回到了德比。此后,父亲开始从事课外辅导的教学工作。在7岁之前,赫伯特都没能学会阅读。可是,就在7岁那年,他第1次接触《桑福德和默顿》(SanfordandMerton)这本书就被迷住了。后来,上学了,赫伯特却对学习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他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消耗在了玩耍方面:钓鱼、掏鸟窝,在乡间四处游荡,采野果和蘑菇。父亲没有采用强制手段使他专注于学业,而是通过鼓励他饲养昆虫,实现了他的转型。父亲通过各种引导手段,增进他对这些事物的了解。后来,赫伯特到他叔叔任教的学校上学。老师认为,他除了在那些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上面表现落后以外,在其他智力方面的表现都还算优秀。他时常因为不服从学校的管束而受到责罚。在父亲的书房里,他通过浏览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并对诸如木匠等手工制造方面产生了兴趣。在13岁那年(1833),赫伯特被送到他的另一个叔叔那里。尽管这个叔叔是剑桥大学的研究生,但他并不建议赫伯特上大学,而是期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位土木工程师。赫伯特在数学方面智慧过人,但在古典文学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在古典文学方面,即便他比以前投入更多的精力,也还是难免偶有为此抬不起头的时候。

目录

在售商品

96家店有售 新书84家
12.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