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毛泽东思想的批判性透视

内容简介

该论文集在海外毛泽东研究的学术史脉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出版标志着海外有相近研究旨趣的“批判性左翼”学术共同体,首次以“集体”的形式向毛泽东研究的传统经验主义范式发起了有力挑战,试图通过引入批判性的激进理论资源和跨地区的对比视角,以丰富毛泽东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使毛泽东研究走上理论化、规范化的道路。该论文集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分主要论述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集中讨论了毛泽东思想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面向,意在凸显二者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复杂而非化约的关联性,进而打破毛泽东思想乃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统之异端的迷思。“全球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部分则围绕毛泽东主义与历史特殊性这一问题意识,讨论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政策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政治运动和政党的影响。这是学术界首次合力协作评估毛泽东思想的全球影响,为新世纪以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阿里夫·德里克在杜克大学专攻中国历史并且教授历史。他近来的著作包括《革命之后:警觉全球资本主义》(卫斯理大学出版社)、《作为文化生产空间的亚太地区》(与罗博•威尔逊合著,杜克大学出版社)、《学校走进田野和工厂:1927年至1932年间上海的无政府主义,国民党和劳工大学》(与陈明銶合著,杜克大学出版社)。他的论文集《后殖民的预兆:全球资本主义下第三世界的批评》将会出版。保罗·希利在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和亚洲研究导论。他发表过有关共青团的专题著作,并撰写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文章。近期他研究阶级斗争和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辩证法。尼克·奈特在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格里菲斯大学教授政治学和中国政治学。他的著作包括《亚洲的马克思主义》(与柯林•麦克拉斯合著,克鲁姆赫尔姆出版社)、《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著作,1937》(M.E.夏普出版社)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向中国学习,1981-1989》(M.E.夏普出版社)。他刚刚完成一项研究并出书,名为《李达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维斯特维尔出版社,即将出版)。

目录

丛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在售商品

5家店有售 新书1家
160.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