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气候正义论:气候变化法律中的正义原理和制度构建

内容简介

气候正义是对气候变化法律领域内多元价值冲突的正当性选择和协调。从气候正义的视角观察,目前气候变化法律体系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在于:形式上将安全价值置于首要地位以避免道义谴责,而实质上各主体仍通过对自由、效率价值的过度推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气候正义的实现需要真正落实安全价值在正义价值综合体中的首要的、底线性的地位,并据此推动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在实体气候正义方面,在分配环节应确立以安全为导向的总量控制目标,再根据人均累积排放、人类发展指数等综合性指标设计对所有主体一致适用的机会均等分配方案;在交换环节应以安全、平等以及自由、效率等价值的平衡为目标,构建交易指标分配、交易市场体系、交易核证和监管等制度;在矫正环节则应改变遵约机制独立性和强制性弱化、责任手段缺乏等现状,建立停止违法行为、确保不得恶化和保证不再犯、限期治理或代为履行以及履约基金制度等矫正形式。在程序气候正义方面,应逐步从“双轨制”回归“单轨制”,处理好联合国机制与框架外机制的关系,改进公众参与机制,增强遵约程序的约束力。

作者简介

   陈贻健男,1975年9月生,广西永福人,祖籍湖南新化。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律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中国法学会下属的中国法学杂志社,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各1项;参与环境保护、环境司法专门化、气候变化、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立法及研究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参编书籍4部。

目录

丛书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