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大师的国学课6:当罗什遇见玄奘

内容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渡达彼岸的智慧。《金刚经》便是能把人渡达彼岸的金刚智慧。两千多年前古印度诞生的这部经书,经由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之手,鲜活地呈现在历代佛教信徒僧众、文人雅士、学者专家眼前。罗什作为印度人,汉译经文时力求“雅”。玄奘作为汉人,汉译经文时力求“达”。两者译本的优劣,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但这些都不妨碍两个译本的同行流传。与以往不同,本书对《金刚经》的解读,不只限定为对一种译本的解释,而是取罗什和玄奘两种译本,对照阅读,分别释经。这里要感谢太虚大师一度致力的《金刚经》解经工作,我们才得享三位佛教大师的文字经典

作者简介

太虚大师,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俗姓吕。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生于1889年,16岁时入苏州小九华寺剃度为僧。先后主编《佛学月刊》、《潮海音》等佛学刊物。1912年提出进行“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号,提倡“佛教复兴运动”和改革旧的僧团制度。由于其主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遂归隐潜心佛学研究。抗战爆发后,太虚大师积极为抗战奔走,呼吁全国佛教徒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国运动。抗战胜利后,太虚大师曾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设计委员等职。1947年3月17日太虚大师圆寂于上海。其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论》、《法理唯识学》和《真现实论》等。后由其门下弟子编辑《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