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原生的DRGs系统:病种(组)分值结算

内容简介

早在2003年,我国淮安在未接触到DRGs的情况下依据本地情况,融合了总额预算管理和按病种付费,建立了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病组)结算方式,又称点数法。目前,已有近40个城市使用这一付费方式。这一支付方式又被称为中国原生的DRGs系统。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通过病种分值表中各病种(组)的分值(权重)表示不同病种治疗时的资源消耗情况,各医疗机构通过提供服务、按所接诊病人的病种情况积累分值。地区住院医保预算总额作为硬性预算约束,年末依据区域内各个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分值总额确定分值单价,最终确定各个医疗机构的结算额。非常类似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的“工分制”。按病种分值结算是与DRGs一样的一个住院病人的分组系统(PCS),但是并非严格意义的DRGs支付系统。因为它不符合欧美经典DRGs系统所需满足的一系列统计学指标(组内和组间差异的指标)。只能说是一个类似DRGs的住院病人分类系统。优点非常突出,简单易操作,对基础条件的要求远低于DRGs(病案、信息系统、经办管理能力、医院的配合程度等),医保机构主导,医保信息系统健全就可实施。当然,问题也同样突出,病种组内费用差异大,DRGs下的轻病收治、高靠分组等问题在这一方式下进一步放大,管理要求高。实践中,由于效果显著,备受各方关注。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主要为医保部门从业人员的定性自评研究。对病种(组)分值结算的理论探讨、关键机制设置和评估研究都尚处空白。因此,本书以这一支付方式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发展历史和特定背景,归纳其基本政策和实践做法,评价效果和问题,探讨内在机制,并在梳理和学习国内外DRGs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简介

赵斌,管理学博士、硕士、学士,法学学士,现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保障分会副秘书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AustralianHealthReview》、《保险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等期刊匿名审稿人。研究领域为医疗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障政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曾参与和主持国际劳工局、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社科基金、留学归国人员择优资助等各类研究项目近60项,出版专著两部、各类文章近百篇,获各类学术奖励30余项。

目录

丛书

科思论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