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澳大利亚鸟类志(套装共2册英文版)/寰宇文献NaturalHistory系列

内容简介

《西方博物学大系》收录博物学著作超过一百种,时间跨度为15世纪至1919年,作者分布于16个国家,写作语种有英语、法语、拉丁语、德语、弗莱芒语等,涉及对象包括植物、昆虫、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和人类等,西方博物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大备于此编。中西方“博物”传统及观念之异同今天中文里的“博物学”一词,学者们认为对应的英语词汇是NaturalHistory,考其本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无现成对应词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有“博物”一词,与“自然史”当然并不精确相同,甚至还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但是在“搜集自然界的物品”这种原始的意义上,两者确实也大有相通之处,故以“博物学”对译NaturalHistory一词,大体仍属可取,而且已被广泛接受。已故科学史前辈刘祖慰教授尝言:古代中国人处理知识,如开中药铺,有数十上百小抽屉,将百药分门别类放入其中,即心安矣。刘教授言此,其辞若有憾焉——认为中国人不致力于寻求世界“所以然之理”,故不如西方之分析传统优越。然而古代中国人这种处理知识的风格,正与西方的博物学相通。与此相对,西方的分析传统致力于探求各种现象和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以此解释宇宙运行的原因。自古希腊开始,西方哲人即孜孜不倦建构各种几何模型,欲用以说明宇宙如何运行,其中典型的代表,即为托勒密(Ptolemy)的宇宙体系。比较两者,差别即在于:古代中国人主要关心外部世界“如何”运行,而以希腊为源头的西方知识传统(西方并非没有别的知识传统,只是未能光大而已)更关心世界“为何”如此运行。在线性发展无限进步的科学主义观念体系中,我们习惯于认为“为何”是在解决了“如何”之后的更高境界,故西方的分析传统比中国的传统更高明。

作者简介

约翰·古尔德(JohnGould,1804-1881),英国博物学家、鸟类学家。生于多塞特郡。其父是温莎城堡御花园的园丁主管。由于家庭关系,他幼年常往来于御花园,十四岁时正式成为这里的园丁学徒。这份工作培养了他观察自然界生物的本领和剥制标本的手艺。1827年,他受聘担任伦敦的动物学会博物馆首席标本剥制师。新的职务给了古尔德接触国内博物学家的大好机会,送到动物学会的鸟类标本,也大都由他第一时间查验过目,其中很多种类都是英国人前所未见。1830年,他根据一批送到学会的喜马拉雅山鸟类标本,出版了《喜马拉雅百年鸟类志》。之后,达尔文完成第二次小猎犬号科考航行之后,也将收集到的鸟类样本交给古尔德研究,其成果1839年刊发于达尔文主编的《小猎犬号科考动物志》。他一生绘制了近3000幅的鸟类画。1838年,古尔德开始对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诸岛的鸟类进行实地研究,他是系统、完整记录该地区鸟类生态的科学家。为进行这项研究,古尔德和收藏家约翰·吉尔伯特一道先前往塔斯马尼亚岛,在岛上进行了四个多月的调查、收集和研究。次年2月,古尔德搭船前往悉尼进行了两个月的研究。同年5月,又和探险家查尔斯·斯图尔特一起到阿德莱德进行考察,1840年5月才回到英国。随后,他刊行了这套《澳大利亚鸟类志》。全书七卷,加一册附录,全方位记录了澳洲鸟类的生态面貌。书中有300余幅他和妻子合作手绘的精美鸟类插图。今据原版影印行世。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