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节日中的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农历十二月三十,是中国传统的除夕之夜,既是一年勤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具有祈望将-来、迎接新年的特殊意义。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一顿年夜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还有很多的讲究,如必须吃鱼寓意“年年有余”。按照旧习俗,大人小孩在这天晚上都要守岁,点起红蜡烛,插一把大香,等待烛和香燃尽。年夜饭的守岁酒和果品也是不能吃完的,要陪伴人们守岁,吃到第二年。午夜零点一到,鞭炮齐鸣,烟花漫天,人们迎来新的一年。其实,春节在农历中也是元旦的意思,但是后来改用公历纪年,辛亥革命以后,就把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了。春节放鞭炮,来源于燃竹时发出“砰——啪”的声音。传说古代的人们用燃竹来吓走山鬼怪兽。后来,人们把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用来制作爆竹,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爆竹烟花,以期趋吉避凶,来年吉祥如意。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都会贴春联和门神。春联上写的是各种吉祥的话。现在,很多人家还喜欢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与“福到”谐音。初一一早,人们还要穿上新衣服,互相串门拜年,说着吉祥如意的话,表达对来年的美好希望。而孩子们最开心的,莫过于在给长辈们拜年的时候,会收到一封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压岁”和“压祟”同音,意思是长辈们希望给孩子压住邪祟,平平安安地度过新的一年。

目录

丛书

欢迎来到中国

在售商品

6家店有售 新书0家
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