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态势分析与入行要略:建筑设计实践导论

内容简介

随着过去20年需求快速增长,中国建筑教育规模也极速扩张,但是设计单位普遍觉得毕业生不能较快适应设计岗位需求;而新从业者也普遍觉得在设计项目时不能切中关键,成功概率低。究其原因,除了专业扩招造成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素质下降之外,主要是当下中国的建筑学和设计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知识几经更新。一般性院校教学能够解决“入门”已是不易,实难对接快速发展的行业挑战。客观上,建筑设计项目覆盖领域很广,各类项目在行业领域都有着各自精深的门道,对学生和新从业者来讲,自然面临着“入行”的难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建筑院校的教育给予大量片断化的知识,但设计实践却是整合的思维活动,设计的开始和进入需要掌握路径,建筑设计的成功和客户的接受又需要相当的策略。因此,新从业者很需要揭示行业现实、提供设计策略的工具书。但是因为设计一线的建筑师往往很忙,而且也忽视总结和提炼,造成这种关于“入行”的书很少。而《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态势分析与入行要略:建筑设计实践导论》作者始终身跨实践和学术两界,在带教青年的过程中,对入行需求有深刻体会。对应这个“入行”的需要,作者经过3年淮备,结合研究心得,撰成《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态势分析与入行要略:建筑设计实践导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态势分析与入行要略:建筑设计实践导论》主要分两大部分,第1部分用实践环境、实践状态和实践战略三大篇章,剖析了近20年来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行业环境、主体状态、设计操作。这是对中国建筑设计职业环境的总体透视和剖析,既有行业共识,又有个人观察,相信能帮助新的入行者快速洞悉我国建筑设计的“土壤”和“江湖”。第二部分是作者总结近20年实践经验,按主要建筑类型,对其当前设计主流方法和趋向的总结,并通过自身实例演示。项目类型涉及住宅地产、商业/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医疗建筑、行政建筑、文化展示建筑、教育建筑、城市设计和规划以及特色园区。其中的大量信息超出书本、贴近现实,是鲜活有效的设计新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态势分析与入行要略:建筑设计实践导论》观点新颖、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用作建筑院校本科和硕士的建筑师业务课程参考教材;也适合广大新从业者作为入行宝典,在工作初期快速适应设计实践的挑战。关键词:实践环境实践状态实践战略建筑类型设计策略

作者简介

刘晓平,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建筑系统研究会委员。1993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建筑系,1996年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导师陈励先教授),2008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导师项秉仁教授)。2001年受邀到瑞典Lund大学建筑学院参加“气候设计”国际研修班,2014年任香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合作导师刘少瑜教授。2014年获得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后证书。1996年硕士毕业即分配到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创作,历任厦门分院总建筑师助理,副主任建筑师,所创作室主任,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现任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技委会委员。主创或主持获省级以上设计奖项18项,2008年获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具有大师潜质的青年建筑师”称号。设计专长:医疗及养老设施、酒店及度假地、商业综合体、住宅及地产设计、城市设计、文教建筑。2009-2015年期间受聘为苏州大学建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建筑规划系系主任、院长助理,兼任苏州大学邦城未来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个人独著有三部:2010年中国建筑I业出版社出版《跨文化语境中的建筑思维》,201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2016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建筑设计实践导论》。与人合著有2012年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苏州工业园区经验总结》。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学术研究方向:1.建筑策划与设计优化研究。2.市场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与运营。3.当代建筑设计的构思逻辑研究。

目录

在售商品

3家店有售 新书1家
31.6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