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内容简介

《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文化学视角出发,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表现了论者具有较强的理论敏感度和实践取向意识。这一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借鉴多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成果,广泛涉及课程论、民族教育学、教育文化学、语言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展示了论者较开阔的学术视野。《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变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划分出认同、断裂、发展、多元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了特征及得失;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采取了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心理学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揭示课程改革的机理和原理;在研究总体构架上,论者分别从民族知识、民族语言、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维度,全面阐述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建构的目标、内容及实施过程,分析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制度安排和行为选择,提出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中整合科学与人文知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等重要命题。研究取得的这些认识成果,不仅具有强的现实性,而且具有前瞻性。

作者简介

金志远,蒙古族,1965年3月生,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003年9月-2006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今,在西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民族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和《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公开发表《民族知识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课程文化:内涵、属性与特性》和《蒙古族教育的主体性》等论学》和黑龙江省《蒙古学通讯》等刊物全文和部分转摘。担任大专院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教材主编四次,副主编三次,并荣获数次教学和科研奖。曾多次参与国家和北京市课题。主持两项校级课题、两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教育部三项子课题,主持一项国家课题。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