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苏莱曼东游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记述有关中国情况的一部阿拉伯文著作。我国史学家范文澜、白寿彝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引用过游记史料。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刘半农与其女刘小蕙,于1927年由法文版转译成中文。本书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人情,文内提到了中国国土辽阔,人民勤劳,京城长安的繁华,丝绸和陶瓷工艺精湛,文化发达以及尊重穆斯林的风俗习惯等等。本书译者,曾为加强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过历史的桥梁作用,值得我们钦佩和纪念。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之一,早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我国白话诗的拓荒者,同时在书法、摄影、考古等方面也有突出的造诣。1917年由前国立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聘为国文教师。1920年刘半农赴英国伦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25年3月他以《汉语字声实验录》等两篇论文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并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他毕业回国以后,复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语音学,并筹建了我国第*个语音乐律实验室。1927年组建我国第*个“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
刘半农的一生著作丰硕,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他创作了《扬鞭集》和《瓦釜集》,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中国文法通论》和《四声实验录》等,1925年他编著了我国第*部丝路敦煌学著作《敦煌掇琐》,并著有摄影理论书《半农谈影》,另有翻译作品《法国短篇小说集》等。这本《苏莱曼东游记》是刘半农父女合作翻译的仅仅的一部作品。
1920年,他在英国留学时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白话诗,由当时也在欧洲留学的语音学家赵元任谱了曲,随后此歌曲在国内传唱开来,流传至今。其中“她”字,是刘半农首先创造的女性代词,同时他还创造了“它”字,以代表无生物。
1934年夏,刘半农暑假时带领学生去内蒙古等地考察民俗和方言,不幸身染重疾,抱病回到北京后不久与世长辞。

刘小蕙(1916—1998),刘半农长女,外语教育家和翻译家,江苏江阴人,出生于上海。她曾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教25年,精通英、法、意大利等多种外国语言。1956年夏,刘小蕙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工作,她担任法语和意大利语课程、讲授文学、指导研究生、编写教材和出考题。她曾参加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英汉大词典》编写工作。她在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为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了很多外国影片《如此人生》和《回家去》等,科教片《中国的丝绸》和《断臂再植》等。她还为不少出国影片配音,如《孔雀公主》和《韶山银河》等。她曾应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介绍过法国和意大利的著名戏剧作家。1981年,她从上海外国语学院退休。
1982—1984年,刘小蕙曾继续翻译外国名著,并且接受多家杂志社的采访和邀请,写过介绍父亲刘半农的文章,杂志社有《新文化史料》、《大众摄影》和《翻译通讯》等。1985年移居美国。1994年写成回忆录《父亲刘半农》,1998年去世。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