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趣味考据

内容简介

一提起考据,我们就想到乾嘉时期的小学;一想到小学,我们就头疼。那种一字一句的辨证,名物典章的考订,烦琐的资料,笨牛式的方法,见小而忘大的弊病。。。。。。不唯一般人,很多学者,都觉得实在讨厌,不仅懒得在上面用工夫,有意无意地在学术研究中绕开它,甚至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写点小文批一批以出口恶气。但考据之方法与精神并未因此而薪尽火灭。一方面,考据毕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成果;另一方面,考据的“实事求是”“不尚守墨”的方法与精神对于学术研究毕竟还有很多可借鉴的东西。关于考据学取得的成果,一言而难尽。人们都知道,考据学的兴起,原本并非为考据而考据,乃是为准确读经而来,为正确明理而来。读经明理又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考据取得的最终成果却不仅仅限于此,首先,考据的对象扩大了,涉及到了中国旧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取得的成果不仅在经方面,也在史与子、集方面,并且从最初的带有政治性的愿望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学术活动。其次,通过考据,梳理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文献资料,辩清了很多前人造成而后人以讹传讹的东西。可以说,乾嘉大盛的考据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系统的清理和复兴。虽然“五四”运动对旧文化的批判从根本上动摇了考据学的根基,使考据之学由过去的显学而逐渐边缘化,但此后的一些学者仍然利用历史文献,参照最新出土的文物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对传统文化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这些成果,我们曾经组织出版过《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一书,给予部分的总结。而这本《趣味考据》,可以说是在上书的基础上,对这些成果的另一种方式的总结。所谓“另一种方式”是指上书是给学者看的,而本书是为广大读者做的。因此,我们的设计思路是:选取的文章尽量不要烦琐而冗长,考证的内容尽量贴近生活,语言的使用尽量生动而不要学究化,力求使本书知识化、趣味化。出于上述原则,我们在选取文章的考证对象时特别注意它与生活的关联,力求通过这些文章,让人们发现有关衣食住行等常识背后隐藏的文化。通过对这些文化的认识,来提升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可以说,我们用切近生活的对象来消解考据的严肃性,同时,用考据的严肃与学术性来补充生活的内涵。编者在选编时基本遵循了我们的原则。除个别篇仍然有冗长与过于学术之弊外,大部分文章都突出了“趣味”二字。随便举几篇文章名称,可见我们的宗旨与本书的特点:“筷子由来”、“乌纱帽小考”、“女扮男装”、“算盘的发明”、“我国古代的名片——爵里刺”、“戏妇·谑亲·闹房”、“古代中国的自助餐”、“药毒一家”……由此可以看到,我们在二者之间找到了某种关联点,通过这种关联,读者可以把它当闲书看,以资聊天与催眠;也可做学术看,以助对生活文化的探究。说到底,本书准备给予读者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心情呢?不是让你头疼,而是在你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时给你加点你喜欢的重。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