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在音乐理论文献中,音级集合理论这一概念有三种不同的所指:第1种特指《无调性音乐结构》这本著作所代表的观点;第二种是指阿伦·福特自1964年以来在系列著作与文章中所阐述的理论;第三种泛指所有与音级集合理论有关的理论与观点。《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依托对第三种“所指”的了解,对第二种“所指”,即福特本人的音级集合理论展开研究。《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尝试回答以下一组问题并以如此的逻辑行文:福特音级集合理论是什么?如何运用?怎样形成?如何发展?有效性何在?合理性如何?什么促成了福特理论?其价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四章。第1章对福特三篇“理论类”音级集合文献,即《音乐集合复合型理论》、《无调性音乐结构》、《音级集合类属与现代和声种类的来源》进行要点概括;第二章从“福特之前”、“福特本人”、“其他理论家”三个角度梳理福特音级集合理论形成发展的脉络;第三章从“分析对象”、“分析效能”两个角度探讨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的有效性并讨论福特截段取样观念与方法的合理性;第四章从“无调性音乐的研究”、“福特的生平及研究领域”两个角度探究福特理论的形成原因,从“理论”、“分析”两个角度归结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的价值意义。《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的认识,为现实的音乐分析实践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对其他一些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或理论的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提供参照,而且,这一研究的成果可能对音乐创作也有所启示。

作者简介

王中余,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文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19世纪末与20世纪上半叶音乐研究,研究兴趣涉及音级集合理论、申克理论、八声音阶、新里曼理论、奏鸣曲式理论、拉威尔、德彪西、巴托克等。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周湘林的创作理念与核心技术》《首两位差还是首位与倒数第二位差——阿伦·福特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基本型算法比较研究》《爵士视域下的“二重组织”一一拉威尔双调性结构研究》《集合类属理论的要点、应用与效能》《阿伦·福特截段取样观念与方法的合理性》《集合复合型理论的实质、应用与效能》等学术论文。博士论文《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获上海市研究生成果奖。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拉威尔室内乐研究》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申克理论在英美的传播与发展》《拉威尔与德彪西比较研究》。在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阿伦·福特截段取样观念与方法的合理性》。在国际学术会议《1900之后的音乐》(Musicsince1900)宣读论文《BlueNotesand“DualOrganization”inRavel'sSecondViolinSonata》。

目录

丛书

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