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光动力疗法

内容简介

《光动力疗法》是一部从理论到方法,从基础到临床,全面、系统地介绍光动力疗法的专著,可作为激光医学、肿瘤、皮肤、整形美容、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和光学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以及上述专业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参考书。由于光动力疗法涉及面很广,进展又很快,有关文献浩渺,本书作者虽已尽了巨大的努力进行撰写和不断地补充、修改,但因学识和精力的限制,仍有很多遗憾。敬请读者予以斧正。

作者简介

顾瑛,上海市人,医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激光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9月入伍;1977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82年获医学学士学位;1982年任北京军区第263医院住院医师;1985年考入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301医院)攻读康复理疗(激光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任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住院医师;1990年晋升主治医师;1992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3年起任激光医学科主任和硕士研究生导师(激光医学专业);1997年攻读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内科学专业(心血管病激光治疗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激光医学专业)。1993年起兼任美国ARIESE激光医学中心客座教授;2002年起兼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光学与生命科学专业);2009起兼任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激光医学专业)。从事激光医学临床应用和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近30年,承担国家、军队及国内外合作等科研课题30多项,在激光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多有建树,取得了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国家发明奖、国际激光医学会学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各种科技成果和国家专利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激光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和《激光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50余名。所发明的微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在国内外开创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良性疾病的先河;研究发明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化学1.1类光动力治疗新药——海姆泊芬;主持研发了国际首台全固态激光光动力治疗设备,成为国家“863计划”十一五重大成果展项目。在肿瘤、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科等各类良、恶性疾病的激光靶向、微创和无创治疗方面均开展了创新性工作。长期参与激光医疗设备的研发、临床评价和技术审评,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一二层);担任全国妇联执委和北京市政协委员。作为全国全军激光医学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激光医学杂志》主编(2001~至今)、中国光学会常务理事(2006-至今)、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委(2003~2010)、中国光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2008~至今)、全军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2000~2010)、北京光学会副理事长(2002~至今)、北京光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2001~至今)、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2005~至今);作为中国代表担任:国际激光医学联合会(IMeLaS)常任理事(2009~至今)、亚太激光医学会(APALMS)常任理事(2009~至今)。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