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全球价值链视野下中国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提升的实现路径研究

内容简介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全球经贸格局调整,经济增速下滑,垂直专业化分工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低端代工订单转移导致的产能过剩和企业倒闭问题在许多产业出现,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多。与此同时,国际间区域、次区域合作趋势增强,中国参与全球经贸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一些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位置有所提高,生产经验、资金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增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涌现。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国家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都明确强调要加强创新、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全面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下如何深度融入及动态的重构价值链,摆脱“低端锁定”命运,以及减少由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境外转移这种“低端锁不定”给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延长价值链合作周期,获得持续的生存权,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中国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提升的迫切性日益增加,《全球价值链视野下中国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提升的实现路径研究》在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框架下,结合垂直专业化分工实践,研究新常态下中国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提升的实现路径。首先从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提升的迫切性切入,对分工地位提升的制约因素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制约因素来看,主要体现为国际经贸环境恶化,经济增速下滑;劳动力成本等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内价值链“低端锁定”,价值链环节境外转移冲击三个方面。从驱动因素看,表现为区域、次区域合作趋势增强;国内资本、技术要素及分工生产经验积累;国内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促进国内价值链环节整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倡议支撑,促进区域及全球价值链重构;跨境电商贸易塑造国际贸易新动能,促进价值链重构等五个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使竞争加剧,带来了新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在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趋势加强的背景下,国内价值链环节整合提升,产业转型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有利于价值链合作平台的搭建,促进价值链的整合重构。跨境电商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国际贸易主体、贸易形态、商业模式、组织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革,为贸易新动能塑造和价值链重构提供了新路径。

作者简介

赵明亮,男,1985年生,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B)访问学者,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全球价值链重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园区经济与产业转型发展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INTJENVRESPUBHE》等CSSCI、SSCI期刊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20余篇,相关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国研网等全文转载引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山东财经大学杰出青年培育计划项目等课题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多项。主持及参与研究成果入选“201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第七届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1项。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