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利论

内容简介

法、利、欲、解脱为古代印度所谓“四要”,即作为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印度教为“再生者”所设的四种人生目标。梵本《利论》是目前仅存的讨论“利”这一要素的论著。该书在古代印度影响巨大,直至中古时期,仍未许多作家所提及。然而完整的梵本久已失佚,直到1905年才在南印度迈索尔地区发现它的贝叶本及译不完全的注释本,并在1909年*次将其公诸于世。此后规模不等的残本迭有发现。《利论》的重新发现和出版是世界印度学界的一件大事,相关研究亦成显学。该书除全面系统阐述古代印度的国家政治和统治方策以外,还广泛论及经济、民法、刑法、外交、战争等不同门类的问题,堪称古代印度生活的百科全书。由于古代印度真正意义的史书基本阙如,他也为了解乃至重建公元4世纪前后的印度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手材料。韦伯在其著名演讲《以政治为业》中特别引用和讨论了称憍底利耶的《利论》,认为它体现出真正激进的“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利论》相比,“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反而显得无害”。阿玛蒂亚森在《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中也数次谈到该书,认为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经济学家,称作者为印度古代思想巨子,而《利论》是一部“关于政治经济学和统治之术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憍底利耶,印度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开国元勋。译者简介:朱成明,湖南常德人,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08年进入北京大学南亚学系(当时东语系)学习印度古代语言,并于2011年于2016年分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是法论、利论、史诗等文献中的印度古代政治秩序问题,同时涉及印度哲学、沃格林意识哲学。译者熟练掌握多门语言,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巴利文、梵文都有很好的基础。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