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21世纪心理剧

内容简介

《21世纪心理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与其他方法的整合。路易丝・利普曼(LouiseLipman)写到了社会测量学、心理剧和团体治疗的三位一体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的章节描述了心理剧在不同群体中的应用。太多的心理治疗教科书忽视了心理剧所取得的进展,莫雷诺发展了角色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现在不使用角色扮演来接受治疗师的培训是不可想象的,就像没有总统候选人会在没有模拟的情况下为选举前的辩论做准备一样。第三部分涉及行动方法在教育、培训和咨询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雅各布・格肖尼(JacobGershoni),MSW,ACSW,TEP,编辑,曼哈顿私人诊所的心理治疗师,纽约长老会医疗中心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他毕业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后来成为纽约市皇后区儿童指导中心的高级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家庭治疗。他对心理剧的兴趣促使他与心理剧培训研究所的联合导演罗伯特・西罗卡(RobertSiroka)和杰奎琳・西罗卡(JaquelineSiroka)-起接受了多年的培训。雅各布是一名训练师、教育家和实践者,获得了美国心理剧、社会测量学和团体心理治疗考试委员会的认证。他现在领导培训和心理治疗小组,并在美国、土耳其、以色列和一些欧洲国家举办了许多研讨会和工作坊。与此同时,雅各布一直隶属于几个咨询中心,为纽约的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变性人社区提供服务。2001年,他因在变性人社区的工作而获得了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和心理剧协会颁发的尼尔・帕萨里埃洛纪念奖(NeilPassarieloMemorialAward)。詹启生,南开大学博士,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创始人、所长,曾兼任天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20-017)。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首任组长与常务理事,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市立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主持完成天津市教卫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团体心理行为训练与心理剧在高校心理课中的应用研究”,同年组织发起首届天津大学心理(情景)剧大赛、首届天津市心理(情景)剧大赛,至2019年已连续举办十三届天津大学心理(情景)剧大赛。2007-2009年指导研究生完成以心理(情景)剧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2011-2016年,在天津大学开设“心理(情景)剧鉴赏与创作”课程。在2010-2020年开设的心理委员必修课中,心理情景剧技术与编创列为必修内容。2018年组织发起首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并做心理情景剧论坛主旨报告。2019年参与组织筹划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联合发布的“剧暖心”心理健康促进行动。2018-2020年连续三年担任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组委会主任。李永慧,应用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心理学会首批认证督导师(S202009000100061S),注册催眠师(CM2014035)。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常务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指导的剧目曾获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一名”。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及上海市一等奖。曾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两次)等称号。主持申报的“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心理情景剧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自2019年起,在华东理工大学开设“心理情景剧应用”课程。2019-2020年连续两年担任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组委会秘书长。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