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钟繇王羲之小楷

内容简介

钟繇(一五一-二三),字元常,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长葛)人。曹魏时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舁、蔡邕。因处隶楷转变之时,其书天然古雅,又有隶书之笔意,化整肃为流活,变隶体之方峻扁阔为圆融多姿。然其传世书作真迹已无存,宋以来法帖收录有《丙舍帖》《白骑帖》《常患帖》等。王羲之(三三-三六一),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永和七年(三五一)拜右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善于书法,兼善楷书、行书、草书,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晋书》称王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传世代表作。钟繇楷书为隶意之一变,而王羲之则在其基础上彻底优化和固定了楷书的基本用笔和结字体系,在钟繇跳荡的藏锋与露锋之中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同时将钟楷幽涩生拙的结字方式调整为遒逸跌宕,使楷书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推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