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村民理事会的组织变革与治理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试点实验、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运用微自治和组织社会学等理论,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微组织结构组成、微组织制度建设、微组织运作管理、微组织功能发挥”分析框架,对村民理事会的产生背景、演变脉络、组织结构、性质特征、治理效能、发展障碍及其完善策略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创新地把村民理事会分为名实型理事会、纵向型理事会、交叉型理事会、职能型理事会等不同类型。本书认为,村民理事会作为基层性、群众性、协商性,沟通性,服务性、内生性、自治性微观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村民委员会自治空间的不足,从而充分发挥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微自治模式的优势,但是应该以开放的、系统的思维看待村民理事会在村民自治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正确认识村民理事会与自治单元、治理成效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全面科学辩证地评价村民理事会的组织特点、自治优势和治理限度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王中华,1978年生,安徽岳西人。现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1),安徽大学第二批“优秀人才计划”入选对象(2019)。教育背景: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2010)、武汉大学访问学者(2011-2012)、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短期访学(2015)。学术兼职: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政治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乡村治理、村民自治等方面的研究。科研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4项和地方政府横向课题10多项。出版专著1部《当代中国律师政治参与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和参著6部,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人大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篇。教研成果: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示范课程1门、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项。主要获奖:安徽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论文一等奖、安徽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