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平流层激光通信组网技术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大气的组成和状态以及平流层飞行器的发展现状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以一对多激光通信为基础的平流层激光通信组网技术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着重分析了激光通信组网技术的难点并介绍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对典型的激光通信组网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激光通信组网天线系统能量发射效率与接收效率、光学天线的系统误差优化问题,以及一对多激光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和实验验证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本书可供从事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科技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供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刘智博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空间光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复杂信道激光传输优化技术、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和光电动态测试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高层次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4部。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长春市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首批“百名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赵义武博士,长春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和科学计算方法。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在《中国科学》《兵工学报》《吉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项。董科研博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兼任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激光通信和光电成像技术。长期在科研一线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37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孟立新博士,长春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中的APT技术、精密光机结构设计、光机电一体化在线检测技术和逆向调制激光通信技术等。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探索转化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江伦博士,长春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系统设计与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防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姜会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春理工大学校长,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央军委科技委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先后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应用光学技术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3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和部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77项;发表学术论文378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