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当代黄河山水画派丛书(套装共两册)

内容简介

《黄河情怀:陈建明诗书画印精选集(套装共两册)》分为《和而不同——中国画发展方略研究》和《黄河情怀——陈建明诗书画印精选集》两册。《和而不同——中国画发展方略研究》讲述:西学东渐使当代中国画形成了“意象造型”、“具象造型”、“抽象造型”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三大学派的代表人物们在中国画发展方略问题上各执己见,争论近百年而难以定论。二十世纪以来,徐悲鸿学派实践了以“具象造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为主导,以改良中国画“意象造型”的发展方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立论显然有“体用”倒置的偏颇。吴冠中学派提出了“笔墨等于零”、“让民族绘画全面国际化”的发展方略,显然有“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笔者认为:以西方艺术为主导来改良中国画和以西方艺术取代中国画的发展方略,其结果一只能是强势的西方艺术“同化”了弱势的中国画艺术。这与党中央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了!笔者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找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多元化理论。就山水画而言,提出了“中国北方山水画派”可持续发展的方略。此集冠名《黄河情怀——陈建明诗书画印精选集》,意在表明作者在中国画的修炼上所坚持的三个方面的追求:其一,“黄河文化”和“黄河美学”是中国山水画的内涵和灵魂;其二,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熔于一炉的艺术,四者缺一不可,其三,书法和诗词是中国画的基础。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实践了徐悲鸿先生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理论。近百年的艺术实践已经证实,这一理论大大促进了中国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的繁荣。但对于传统中国画而言,显然存在着“体用倒置”的偏颇;存在着改变中国画遗传基因和导致中国画逐渐走向衰微的问题,招致了“85美术新潮”的“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否定!笔者在中国美学典籍中找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多元化理论,确立了“中国北方山水画派”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了创立当代“黄河山水画派”的发展方略。此精选集的出版,是笔者在“85美术新潮”之后的30年来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作者简介

陈建明,1941年9月生,山西省临县人。1962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专科,同年被分配到山西工艺美术厂。1984年调太原画院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和研究工作。2001年退休后,出版有《陈建明画集》。2006年创立“新北派”山水画六法,提出“中国北方山水画派”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参与筹建“黄河画派艺术研究院”的工作。2012年主编《黄河魂·太行情——山西北派画风山水画集》和《黄河画派艺术研究院论文集》。2014年“黄河魂·太行清——山西山水画展”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主办单位、黄河画派艺术研究院为承办单位,在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展出。

目录

丛书

当代黄河山水画派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