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均衡机制实证研究

内容简介

《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均衡机制实证研究》通过对“刑九”适用之前大样本判决书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贪污受贿犯罪存在的量刑轻缓化和量刑情节适用偏差、“量刑扎堆”造成刑罚阶梯效应失灵、区域量刑差异、两罪量刑差异等问题。通过对“刑九”及《解释》的分析以及“刑九”之后大样本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发现,刑法修改后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尚有定罪起点数额提高不够、刑罚幅度不宽、数额与情节关系不清、调节幅度不明等问题未解决。在对量刑基础理论与量刑均衡基本原理进行学理阐释,以及对域外量刑均衡三种实践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该书提出考虑通过建立贪污受贿犯罪入罪数额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量刑数额标准的区域均衡机制、完善刑罚结构、确立量刑指导意见、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和量刑重大差异报告和说理制度、分设刑罚等方式予以完善。该书通过实证计量方法对贪污受贿犯罪量刑问题研究,在样本范围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后期可以增加一些与其他类型犯罪的对比。“刑九”适用的时间不长,之后可以再增加一些案例进行对比研究。该书结合修正后的刑法提出的一些解决思路是否可行,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讨论。对于实证研究而言,作为建议的结论部分似乎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研究是否通过科学的、可以验证的方法发现了真正的问题,对问题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是否能给其他研究者提供进一步深入挖掘的素材。对于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均衡问题,不能被动地等待司法者去调整标准,立法者要主动评估、发现、解决问题,确立一个科学的量刑均衡机制,这是科学立法的重要一步,在其他犯罪特别是数额犯的量刑均衡问题上也可做引申思考。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能够彻底解决量刑失衡的问题,但是这一天毕竟还遥远。在那一天来临之前,学术上仍然需要去努力发现更好的方法实现量刑均衡,实现合乎正义、符合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目的的量刑。

作者简介

陈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后,德国马普刑法所访问研究员。曾出版专著1部,主编著作1部,翻译著作1部(合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特别资助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中国法学(专刊)》《法律科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著译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南方周末》《改革内参》等转载。曾获首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等学术奖励、中央国家机关征文大赛二等奖等奖励、最高人民检察院优秀检察青年、中国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目录

在售商品

33家店有售 新书25家
8.4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