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默斋拾遗:俞德渊史籍及研究(套装上下册)

内容简介

道光十五年(1835年)腊月二十日,清代翰林俞德渊在江苏扬州两淮盐运使府邸与世长辞。178年后的这个残冬之月,我怀着无限敬仰古人和无比敬佩当今有识之士的心情,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家中仔细阅读了《默斋拾遗·俞德渊史籍及研究》这部书稿,感到十分振奋和欣慰!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宁夏平罗县头闸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头闸公社(乡、镇)学习、工作了14个年头,期间平罗县地方志编纂人员找过我专门商讨搜集、挖掘、整理俞翰林史料的事情,并给我讲述了俞翰林的生平事迹和一些民间传说,但由于当时行政区划尚未调整(俞翰林家乡正闸村时属渠口乡管辖),加之缺乏专业人才、史料搜集难度大等原因,未能下决心去做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离开家乡后,一直觉得负疚于家乡人民!如今,和平等热心人士徜徉在被众人踩烂了的著述路上,历经多年的辛勤耕耘,默默无闻地做成了这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独树一帜。书稿即将付之梨枣,我的负疚感也因此得到了释怀。人们常说:“山河之间有神灵!”的确如此,我的家乡就在山河之间的头闸古镇,那里就是一个神灵出没的好地方。多年来,家乡人民一直传颂着俞翰林神灵般的光辉史实。过去,我虽如雷贯耳、满腹故事,但毕竟知详有限.唯有这次受和平之托细阅书稿,才对家乡这位德高望重、美誉远扬的重要历史人物有了一个真实、生动、系统的了解,深感撰著出版这部厚重书稿意义重大。阅读书稿让我感受到:俞德渊是宁夏的荣光、平罗的骄傲、俞氏后人的丰碑、世代人们学习的楷模。作为封建社会的朝廷官员,俞德渊虽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为人做官的道理却都一样。俞德渊刻苦攻读、勘勉理政、心系国家、体恤民情、为官清廉、疾恶如仇、善举济世、仁慈为怀,其高尚品德和高贵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了我、鼓舞了我。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们公职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所遵循的“德、能、勤、绩、廉”,不正是这位先哲身上所蕴藏的永不磨灭的光辉吗?

作者简介

赵和平,笔名慕鸽,先祖为四川乐山人,1957年11月3日出生于宁夏平罗县头闸镇,1980年7月石嘴山师范化学班毕业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职进修大学本科学历,政法专业。2004年4月任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助理调研员;2006年4月任石嘴山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2013年受聘担任石嘴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2017年9月退休。编辑有《工作与研究》《石嘴山党史党建》《石嘴山延安精神》等多期杂志;参于过《中共石嘴山简史》《中共石嘴山历史大事记》《中共石嘴山历史资料汇编》《石嘴山史纲》等地方历史文献的撰著整理工作;发表有一定史料价值的各类文稿百余篇。多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坚持钩沉、抢救、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名人俞德渊史料,著成《默斋拾遗·俞德渊史籍及研究》书稿,支持平罗县头闸镇筹建“俞德渊纪念馆”。2008年9月与宁夏著名史学专家吴忠礼共同做客宁夏电视台《老王茶馆·人杰地灵石嘴山》专题节目,介绍清官廉吏俞德渊轶事;2017年5月协助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家风节目组,完成了俞德渊故居遗址的航拍任务;2012年9月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副校长陈焕祥《姓名的学问》书稿作序;2014年3月为青铜峡市第三中学副校长俞行芳主修《重修宁夏俞氏族谱》作序;2017年4月挖掘整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潮湖村陶渊明后裔文史资料,撰著发表《潮湖陶渊明后裔文昌阁遗址游记》文稿引起反响,在潮湖村倡建了“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展示馆”和“石嘴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创作基地”。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