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弟子规全解

内容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康熙年间一位叫李毓秀的秀才所作。其内容采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衍发而成。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等各种生活活动中所应恪守的行为规范。后经清代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原书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是儿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启蒙书籍。“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作为“弟子”的行为规范,是告诉弟子怎么为人、怎么做事的。在生活之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弟子的角色,对于父母我们是儿子、女儿,对于兄长我们是弟弟、妹妹,对于老师、师傅,我们是学生、徒弟,无论养育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还是在其他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对我们有所裨益的,我们都是弟子。如何去对待长者,如何在他们面前处事,如何理解他们对我们的教诲,这都是学问,都是需要我们去谨慎思考的。学习《弟子规》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各种波折苦难,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就是因为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作为基础。中华文化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是我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由传统文化而产生的向心力,是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切力量所不能代替的。21世纪的竞争,是各个文明之间的竞争,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一个国家和民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将被其他文明所同化、击败。要想让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振兴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弟子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里面蕴含了中国人看重的孝悌、仁爱、诚信、勤劳、宽容等各种美德,是学习其他中华传统典籍的一把钥匙。学习《弟子规》是立身处世,实现人生幸福的需要。人一出生,就自然地产生了各种关系,在家庭之内有父子关系、长幼关系、夫妻关系,在家庭之外有朋友关系、上下关系,这就是五伦。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如何处理好这五种关系,实现五伦和睦。五伦和睦,一个人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享受到家庭的快乐,享受到事业的成功,美国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本领,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弟子规》详细地规范了人们在不同的身份之下如何行事,教人们如何成为一个好儿女、好兄弟、好朋友,从而实现幸福的人生。学习《弟子规》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见识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社会中涌现了很多美好、善良的事件,但也有很多丑恶、冷漠显现在人们面前,如拜金主义严重,见利忘义现象增多,见义勇为者减少等。这些消极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缺失。《弟子规》的核心就是一个“德”字,它是教人们如何修养传统美德,如何避免违背道德的,这对解决当前社会上法律难以顾及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极为有效。〖JP3〗学习《弟子规》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今大部分80后已经开始进入父母的角色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独生子女,本身就是被宠着成长起来的,自身都不知道如何受教育,更不要说教育下一代了。而学校中的教育多注重知识、技能的灌输,对德育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足。《弟子规》正是弥补了当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种种不足,给学生、弟子提供了一本学习宝典,给父母提供了一个教育纲要,让学者知道学什么,教者知道如何教。学习《弟子规》是个人成功、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很难在社会、团体中立足,一个团体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弟子规》中提倡的“见利思义”、“宽容待人,严于律己”、“踏实诚恳,勿急勿躁”等思想正是现在很多人事业、工作中所缺少的;《弟子规》所提倡的“爱心”、“共赢”、“拥有使命感”等理念正是现代企业、团体发展不可或缺的。〖JP2〗正因为学习《弟子规》如此重要、如此迫切,我们编写了这样一本书。书中对《弟子规》原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其蕴含的主要思想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些生活哲理进行了引申,可以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文意,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