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重访美丽新世界

内容简介

《美丽新世界》《美丽新世界》是20世纪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在美国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当中,《美丽新世界》排名第五。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到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在这个未来世界里,人们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人们拥有安定、无限的“自由”,却丧失了科学、艺术、婚姻、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赫胥黎1932年的预言随着“多利羊”的复制、人类基因图谱的译码完成,以及“换头手术”的预告等,正在一步步得到验证,其现实意义在当下更加显著。自1932年出版以来,已经出了约60多个版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重访美丽新世界》《重访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晚年重要的非虚构作品,它包含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也是其内容精简、信息量却庞大的作品。该书写作出版于《美丽新世界》出版28年后的1958年,当初赫胥黎在书中的预言已经慢慢开始成为现实。本书结合5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人口膨胀、组织臃肿、独裁统治、自由理念等关键话题入手,再次诠释了虚构的“新世界”,反映了科技文明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课题。该书对“二战”后人类社会的命运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分析,预言了世界两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未来;同时他还对自己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1984》做了详细的比较。舆论认为,赫胥黎对现代人类社会的认识超出普通人至少50年,在今时今日阅读他的作品,能让读者有一种重新认识人类社会本质的感觉。

作者简介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AldousHuxley,1894—1963),英国著名作家、学者、剧作家、诗人。1932年发表反乌托邦经典之作《美丽新世界》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回响与激烈的讨论,并对文化、音乐、电影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一生创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在这些作品中,他始终都在探索和解释人类生活和感知的意义及可能性。译者:章艳,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理论研究方向为文化翻译和翻译美学。译作另有《娱乐至死》《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兰德专栏集萃》《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青春无羁: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1875-1945)》《朋友之间:汉娜·阿伦特与玛丽·麦卡锡通信集(1949-1975)》(尚未出版)等。

目录

其他版本

全部(6)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