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台湾民居

内容简介

中国幅员辽阔,宝岛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面积虽小,却多崇山峻岭,拥有诸多民族,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了丰富的民居类型。《台湾民居》三位作者均系台湾民居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建筑历史、古迹保存研究工作,《台湾民居》是他们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台湾民居》立足于大量实际的田野调查工作和民居个案测绘研究,结合民俗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了台湾传统聚落格局与形态,台湾各民族住居特点,台湾民居的结构、装饰、施工以及台湾传统民居的保存与活化等。《台湾民居》的出版将弥补中国大陆有关台湾民居研究的空白。本套丛书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元鼎总主编,各分卷主编为长期从事民居研究的国内专家。全套丛书精心编撰,集数十年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可供建筑工作者、建筑院校师生、民族学工作者、历史学者、美术工作者和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乾朗,教授,台湾淡水人,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专长为建筑史、古迹保存与研究,在台湾组织民居研究会,推动民居研究,兼事海内外古迹修复研究之工作,现任中国文化大学建筑系教授、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教授、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台北市开放空间文教基金会董事、中国民居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各县市古迹评鉴委员等。曾参与《高雄前英国领事馆调查研究与修护计划》、《传统营造匠师派别之调查研究》、《淡水鄞山寺调查研究》、《阳明山国家公园传统聚落暨建筑调查研究》、《彰化节孝祠调查研究》、《狮球岭清代铁路隧道调查研究》、《艋胛龙山寺调查研究》、《垦丁国家公园传统民居与聚落环境调查研究》、《台湾传统建筑彩绘之调查研究》、《新竹市古迹公园潜园调查研究》、《马祖大埔石刻调查研究》、《关西郑氏祠堂整修规划研究》、《嘉义县历史建筑调查》、《理学堂大书院调查研究及修护计划》、《台闽地区近代建筑调查》、《台北县文化景观普查计划》等计划。著有《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金门民居建筑》、《台湾建筑百年》、《台湾建筑阅览》、《19世纪台湾建筑》、《20世纪台湾建筑》、《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古迹新解》、《台湾十大传统民居》、《台湾古建筑鉴赏二十讲》、《台湾传统建筑匠艺》及《巨匠神工》等书。阎亚宁,教授,1979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系,1981年获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1996年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专长为建筑史、城市史、古迹保存及建筑设计。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中国民居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建筑学会理事、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常务监事等。曾参与《彰化县第三级关帝庙调查研究与修护计划》、《金门县县定东溪郑氏家庙调查研究》、《云林县第三级大埤三山国王庙调查研究》、《台北市国定士林官邸调查研究》、《金门县县定金门观德桥调查研究》、《彰化县第三级古迹鹿港文武庙研究规划》、《台中县县定古迹日南追分车站调查研究》、《嘉义县县定古迹朴子配天宫调查研究》、《台北县定古迹偕医馆调查研究》、《桃园县古迹吕宅著存堂调查研究》、《金门县文化景观普查计划》、《捷克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经营管理研究计划》、《“古迹、历史建筑与聚落修复准则”研究》等计划。徐裕健,教授,开业建筑师,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现任华梵大学建筑系专任教授、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兼任教授、文建会古迹历史建筑及聚落修复或再利用劳务委任主持人,专长为建筑史及城市史调查研究、文化资产保存修护设计实务、历史街区再生活化实务等,曾任古迹评缢委员、建筑学会及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公务人员特考典试委员、大专院校评鉴委员等。著有《都市空间文化形式之变迁——以日据时期台北为个案》、《城市埋藏性文化资性的发掘与城市风格的重塑》、《台湾传统建筑营建尺寸规制之研究》、《王益顺匠师营建设计口诀导读》、《大木匠师“落篙”程序之研究》、《传统建筑大木“落篙”技艺中“节路”及“缝声”之意义及设计观念之研究》。曾计划主持之文化遗产修复再利用工程计有古迹台北宾馆解体调查暨修护工程、古迹大溪李腾芳宅修复工程、当代美术馆古迹修复再利用工程、9·21集集大地震集集火车站灾后重建工程、新竹县湖口老街修护工程、三峡老街修复暨景观道路工程、剥皮寮老街修复再利用工程等。

目录

丛书

中国民居建筑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