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资本市场运作案例

内容简介

金融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冲破象牙塔的樊篱以求对真实世界中的金融提供知识、能量和指引,资本市场理论和案例亦不例外。资本市场进论知识侧重于说明“是什么”的问题,而资本市场的案例知识则侧重于说明“为什么”的问题。从这一点上讲,案例的核心要旨是说明一个资本市场的决策的在何种约束条件下以何种方式进行最佳的选择。本书的目的就是竭尽全力达到此种境界。投资银行学的新体系是“以资产经营的一般模式为基础、以现金流的分析为中心、以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和资产重组为主线、以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为辅线”,概括来说,是“一个基础、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和两条辅线”的体系框架,本书案例主要是说明投资银行学新体系的内容。从形式上看,案例主要是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和资产重组的内容,但是,在每一个案件中却体现了资产经营的一般模式为基础、现金流的分析等内容。

作者简介

何小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早年曾到农村插队.也曾做过中学教师和某市机关干部。1978年初作为文革后第一届考生,从粤北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先后获北大经济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年毕业后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1986年和1993年,两次赴香港亲历亲为资本市场的研究和运作,先后达7年:1991年作为惟一的外聘专家参与了中国第一家投资基金——淄博基金的筹备和组建工作,1992年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常务编委,推动了中国第一本证券年鉴的产生;1993年,作为发行总顾问代表,参加了“三亚地产投资券”的策划、发行和上市工作.这是中国第一个地产投资证券(类REITs)品种;1994年,作为责任人,完成国内某银行不良资产在香港的”借壳上市”项目,为国内首次成功的案例:1995年,作为主要顾问,成功为新乡电厂的TOT项目海外投资方组织银团贷款9亿元;作为某科技公司董事局主席,成功推动基于2001年6月在香港联关所创业板上市,创下当年上市首日上涨最高(170%)的记录。

目录

丛书

北大投资银行学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