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老挝佬族与中国壮族文化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我国与外国的交往,历史悠久。线路有两条,一条是陆路,另一条是海路。20世纪以前到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国家,还没有航空路线,唯一的线路是靠漂洋过海的水路。靠陆路交往,崇山峻岭、浩瀚的戈壁沙漠的阻隔,困难重重,物资的运载量也非常有限。当航海术进步发展后,主要是靠跨海过洋的水路。由于多数是通过海洋与外国接触的,故称外国人为洋人。12世纪以后,即元、明两朝以后,把南海以西的海洋和地方称为西洋.后又把欧洲、美洲各国也包括在西洋之内。西方国家为西洋,西洋国家的人称为西洋人,简称为洋人。要过海才能与日本人交往,日本在我国东边,故称为东洋,称日本人为东洋人,这是清朝以后才出现的名词。有西洋,有东洋,那么有南洋吗?有。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称亚洲的东南部为南洋,就是现在的东南亚。但南洋还有另外一个含义,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把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省份也称为南洋,很容易与指东南亚的南洋混淆。而江苏省以北的河北、山东、辽宁沿海各省则称北洋。没有指外国的北洋,因为我国以北的西伯利亚在清朝时还是我国的领土,当时那里的居民也不算外国人。1943年才出现东南亚这个词。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很早就有来往,司马迁的《史记》中已有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日益便捷,与东南亚各国在外交、商业贸易、文化、宗教、移民等方面的关系不断广泛而密切.对东南亚各国的了解也就更多,我国的史籍都有记载,后来设有四夷或四裔篇,所谓四夷或四裔,指的是周边的民族和国家,其中包括东南亚各国。出使东南亚国家的使臣回国后,将他们的见闻写成书,流传下来,如元朝周达观著的《真腊风土记》,明朝马欢写的《瀛涯胜览》、费信撰的《星槎胜览》等,还有不少书,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些内容极其丰富的书籍,不仅是我国研究东南亚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东南亚各国研究本国历史不可缺少的资料。20世纪末以来,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密切。这就需要沟通和相互了解。语言文字是互相沟通和了解的工具。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国家外国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广西东南亚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培养东南亚国家语言翻译人才的重任。此外,学校还培养复合型的研究人才。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创办至今,已向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不同语种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辱使命,工作出色。但是,到学校深造的青年毕竟是有限的,而想了解、研究东南亚的人士日益增多,为满足各界人士的需要,我们决定出版《东南亚研究从书》。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使用。

目录

丛书

东南亚研究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