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精神分析引论

内容简介

许多人都想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但却苦于找不到一本合适的书。面对图书市场上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弗洛伊德的著作,有的晦涩难懂,有的又离题万里,读者不免感到无所适从。弗洛伊德本人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精神分析引论》一书就是为了解决读者的这个难题。1915—1917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共作了28场演讲,这部书就来源于作者这些讲演的讲稿。讲稿共分三部分,开头两部分写得朴实平易,是对精神分析学说的简单引论,主要是为了迎合那些非专业的听讲者。到第三期演讲时,弗洛伊德认为听众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针对的不再是初学者,因而开始大胆地讨论一些更专业和更困难的课题,即神经症的精神分析。所以,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比前两部分要显得高深一些,作者在这一部分里得以传授他的有关精神分析的精华。所以,无论是对精神分析一无所知的读者,还是颇有研究的学者,都可以从此书中获益。《精神分析引论》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人门教材,此书基本上仅限于分析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和梦及神经症三项专题,对普及精神分析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过失心理学。在作者看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现象不是无意义的,它是人们内心深处两种相反倾向互相牵制又互相调和的心理行动。作者运用潜意识原理和抑制的学说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过失或失误现象,如笔误、口误、健忘、行动失误以及耳误等现象。从这些现象出发,探讨过失产生的心理根源,认为过失常用来满足一种应当禁止的愿望。第二部分是对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指出,梦不是一种纯粹的生理或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其动机常常是为了寻求欲望的满足。梦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不是显现于表面的,而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休息从而放松戒备的时候,潜意识开始活动,于是便出现了梦。梦是遭到压抑的潜意识欲望的变相满足。梦为什么是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呢?因为很多潜意识欲望不符合现实道德规范,要进行伪装,梦就需要对潜意识欲望进行限制和检查,因此只能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梦在本质上是愿望的满足和幻觉的体验。那么,如何去解释梦呢?虽然梦对潜意识的出现有一种检查的机制,但它毕竟还是潜意识欲望的一种象征。所以,我们可以去分析解释它。释梦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梦的表面意义(梦的“显意”),而要从这些显在的梦境通过“自由联想”,推知那隐伏在背后的原念,从而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潜意识欲望(梦的“隐意”)。一般来说,梦的伪装,即梦的“显意”与“隐意”的关系有这样几种:(一)以部分代替全体;(二)暗喻;(三)意象(抽象的思想在显意里化为代替的意象,以达到隐藏的目的);(四)象征(梦的显意元素是隐意的象征)。梦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调节功能,可以把思想变成幻觉,满足人们的欲望,排遣心中不良倾向,减轻道德文明的压抑。第三部分主要是对精神病症进行精神分析。作者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为精神病症状是起源于潜意识的精神历程。他提出人的意识系统是分层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个系统可比作一个“大前房”,意识停留在与之相邻的“接待室”。在这两个房间之间,有一个“守门人”,他对各种潜意识兴奋加以检查限制,不赞成的就被阻挡在“接待室”之外;准许进入的那些兴奋在能够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这个“接待室”就相当于前意识的系统。任何一种被压抑的冲动都是因为“守门人”不让它侵入前意识,以致不能冲出潜意识。所以说神经症是两种相反的心理倾向冲突而趋于调和的结果:其中一方代表被压抑的倾向,另一方代表主动倾向。潜意识欲望在转化为意识时遭到了压抑就产生了症候。治疗神经症时,只要能把受压抑的潜意识导入意识,症候就可以消失,但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神经症就是性的满足的代替。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作“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性生活。“性倒错”者有两类:(一)其性的对象已变,与同性恋者相同,他们都不要生殖器的接合,而以对方的其他器官或部位为替代;(二)性的目标已变,他们性欲的目标仅为常人所讲的性的预备动作。这两类性倒错者又各分为两种:第一种求得性欲实际的满足,第二种仅在想象中求得满足。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饥饿时则为营养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是从吸乳开始的,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具体表现是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依恋母亲。到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弗洛伊德认为,治疗精神病的工作在于解放“力比多”,使其摆脱对先前的迷恋,而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消除不良症状。美国学者欧内斯特·琼斯曾盛赞《精神分析引论》,认为“精神分析文献的这个空白现在已经由一位最合适的作者所弥补,这就是弗洛伊德教授本人,他在百忙中费神写出这一本书,凡是临床心理学界都应当对他表示感谢。今后,我们对经常提出的问题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这是开始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书”。尽管人们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和泛性论多有质疑与诘责,但弗洛伊德还是以极大的勇气和批判精神,大胆地揭示了芸芸众生秘而不宣的心理世界。这无疑是在自暴人类的丑恶,也正因此他才招致法西斯的迫害。美国《图书》杂志曾这样评价弗洛伊德:“如果没有弗洛伊德,20世纪的面貌可能大为不同,我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可能仍然少得可怜,而且我们时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也许不会出现。”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18世纪至19世纪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者。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让人类重新审视自身的本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尽管他的学说备受争议,但其影响却广泛扩展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自我与本我》等。

目录

其他版本

全部(4)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