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修订第3版)》揭示中西哲学的一个交点,它可能是一颗种子,孕育未来的思想。这个揭示要求原本地领会海德格尔,包括准确把握原初文献,厘清有关的哲学史脉络,发现隐藏着的思想源头,以及贴切地理解这位哲学家的晦涩的思想方式和表达风格,乃至这种方式与风格的相互需要。对于中国和印度古代哲理的解释,则要求突破流行的概念化方法,以现象学的柔性方式直接感受它们生动卓越的思想特性。由此,才能探测到中国古代哲理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既有事实(包括作者独自发现的事实)的支持,又有来自某种哲学的亲缘联系。这亲缘性不仅表现为家族的相似,还显现为一些相映成趣的区别。这本书是否做到了这些?回答只在读者的阅读体验中。如果它毕竟在这些方面迈出了真实的步子,那么在几重意义上,此书都是一个原初的发现。海德格尔独特的思想方式,中国古代哲理的时机化、终极境域化的特性,海德格尔与中国古哲特别是老庄道家的内在关联,以及东西方对话的潜在场域,等等,都由于这个发现而进入被多重阴影映衬着的澄明。

作者简介

张祥龙,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博士(1992年)。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出版了《海德格尔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商务印书馆,2007)、《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2001)、《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团结出版社,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改名为《现象学导论七讲——从原著阐发原意》)、《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当代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语言与实在:一种文化间的视野》,与他人合著,TraugottBautz,2005)、《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先秦儒家哲学九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等著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专业方向为:东西方哲学比较,现代西方欧洲大陆哲学(以现象学为主),儒家哲学。

目录

丛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其他版本

在售商品

9家店有售 新书0家
130.4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