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遮蔽与再现:学术职业中的性别政治

内容简介

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学术与市场、商业有了更多的关联,象牙塔与普通公众之间融洽的社会契约被打破,大学改革的浪潮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学术职业的问题受到关注。作为“以学术为生”“以学术为业”的女性,“研究型大学的女教师”可谓是一群传统男性领域的闯入者,现在,她们几乎占据了学术职业的“半壁江山”,但她们的职业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她们仍然要同许多无形的压力、歧视以及萦绕心头的被忽视的感觉作斗争”。帮助女教师了解规范其职业生活的各种社会力量,设计出有利于她们人生和职业发展的制度支持及政策策略,并在学术职业中创造出更平等或更有包容力的性别体制,营造和谐的学术社区,是一个研究者应有的理论关怀与社会关怀。事实上,在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中,全球范围内社会性别不平等所表现出的广泛性、持久性及其对未来的影响已成为诸多领域关注的热点。本书通过田野研究,采用社会性别的分析框架和人种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教育研究的新探索。通过对一所研究型大学的女教师日常生活深入细致的描绘,使用“情景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方式来探讨在中国特定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知识制度、学术制度和组织制度中,大学女教师是如何进行学术职业发展的,以及蕴涵其间的社会性别不平等又是怎样产生的。对理论与方法的新尝试,为研究带来了新的发现。以大学场域作为观察维度的研究表明:仔细分析女教师叙述中所呈现的那些看似个人的问题,背后实际上隐含着制度上与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以及一个更大社会结构的隐喻。在大学场域中,学校的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学科文化乃至校园空间无不呈现出隐喻的性别符码,女教师在大学场域中呈现的“无权化”和“边缘化”状态与学校文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这种文化是学校活动背后的一种不可见的力量,但它却以器物、行为规范、行话、隐喻及仪式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大学场域中的科层制度安排、“男子气概”的理性与效率、学科文化的性别化特质以及大学空间场域所透露出的性别文化共同运作,是造成学术职业中的性别隔离与阶层化问题的重要因素。

目录

在售商品

5家店有售 新书0家
3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