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冯雪峰全集(1—12)

内容简介

全集收入冯雪峰自1921年至1975年间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寓言、杂文等文学创作,文艺理论及文艺批评著作,文学研究及回忆录,书信,日记,外调材料和翻译作品等,是作者一生文学成就的总集。共分十二卷。*卷:本卷收入诗歌、散文、小说、少儿读物、电影文学剧本、寓言故事等。诗歌部分包括诗集《湖畔》、《春的歌集》中冯雪峰创作的诗歌,诗集《真实之歌》、《灵山歌》,和集外诗歌。散文、小说部分包括《秋夜怀若迦》等作品。《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是为少年儿童写作的通俗文学读物。《上饶集中营》是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百喻经故事》、《富翁造三层楼》是根据印度佛教寓言《百喻经》改编的寓言故事。作品收入时都根据原发刊物、初版本等进行了校勘,改正个别误植和错漏。为使读者了解版本情况,每个作品集前都有详细的版本说明,作品题注也注明了原发刊物和相关的收集修改情况等,以备参阅。第二卷:本卷收入《今寓言》、《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雪峰寓言》、《寓言》四个作品集,以及集外寓言和寓言遗稿。由于各集中所收作品互有交叉,为避免重复,本卷将作品保留在首次出现的作品集中。作品收入时都根据原发刊物、初版本、修订本、手稿等进行了校勘,改正个别误植和错漏。为使读者了解版本情况,每个作品集前都有详细的版本说明,集后附有初版目录,作品题注也注明了原发刊物和相关的收集修改情况等,以备参阅。第三卷:本卷收入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论文集《过来的时代》。作品收入时都根据原发刊物、初版本等进行了校勘,改正个别误植和错漏。为使读者了解版本情况,每个作品集前都有详细的版本说明,作品题注也注明了原发刊物和相关的收集修改情况等,以备参阅。第四卷:本卷收入论文集《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论文集(*卷)》、《论》、《论(保卫延安)》,回忆录《回忆鲁迅》(1952年版)、《回忆鲁迅》(1957年版)。作品收入时都根据原发刊物、初版本等进行了校勘,改正个别误植和错漏。为使读者了解版本情况,每个作品集前都有详细的版本说明,作品题注也注明了原发刊物和相关的收集修改情况等,以备参阅。第五卷:这两卷收入作者的集外杂文与论文和编务文稿。集外杂文与论文汇集了作者未收集的杂文与论文散篇,第五卷收入写于1927年至1952年的作品,第六卷收入1952年之后的作品。编务文稿是作者为刊物所写的消息、补白、编刊后记,为所编图书而写的编辑说明、审稿意见、编辑计划,为出版社起草的工作安排、规章制度等有关编务工作的文字。作品收入时都根据原发刊物、作者手稿等进行了校勘,改正个别误植和错漏。作品题注注明了作品的原发刊物等相关情况,以备参阅。

作者简介

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扬等,浙江义乌人。现代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鲁迅研究家、编辑出版家。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在上海)、中央党校副校长(在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在瑞金)等职。参加了长征、东征,在上级干部队、红军大学和党校工作。1936年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后又任中共东南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艺报》主编等职。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