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破解中医证候数学之谜——心脾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内容简介

《破解中医证候数学之谜--心脾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的内容,是集作者孙喜灵近20年之研究,尤其是对证候理论的深刻剖析和认识。基于整体观念的指导,在临证案例中进行验证,是《破解中医证候数学之谜--心脾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研究内容体现出的不同之处。运用完整而详细的四诊症状和体征,来探寻证候自身内在的演化规律和证候群的客观实在,循着证候自然过程表现出的多种不同形式的子集合,最终找到了不同证候演化出不同子集合的全貌,呈现出了拓扑结构的数学机制,理论推证和临床验证正好吻合。进一步的研究又表明,证候演化出的不同子集合对应着不同的治法和方药,理论推证74个单一证候存在着40多万个不同的子集合,应该有40多万种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证候群的数目更是海量,这可为治则治法和方剂的创新提供前所未有的丰富数据。而作者对肝气虚病证、治则治法和方药的理论推证和临床验证,无疑是证候理论、治则治法和方剂学中的创新。研究,是心脾胃证候研究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作者简介

孙喜灵,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男,汉族,1964年10月生,籍贯山东省柄霞市。1988年7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获硕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滨州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兼中医证候研究中心主任、炯台长恩医院院长,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人体结构理论及证候基础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理论研究上首次提出了中医学的人体结构新理论:人体隐态系统与显态系统,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人体隐显态系统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证候演化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推演出了证候存在的五种基本形式及证候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证候内蕴的拓扑结构,理论推证并临床验证了肝气虚的病证,使千年中医学理论重新彰显出了科学内涵和光彩。在临床业务上,研究中医心脾病证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积累了15万余例中医心脾病证的诊疗经验。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3篇,发表医学科普文章300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医学人体结构理论研究》。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烟台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滨州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

目录

在售商品

15家店有售 新书0家
1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