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

内容简介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夏,盟军和中国的最后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抗战物资的运输被迫中断。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已无通道,只能开辟空中航线,于是驼峰空运诞生了。“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超过1500公里,地势海拔均在5000米左右,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在长达3年多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80000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0000吨的战略物资、33477名战斗人员。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02架运输机的印中联队,就损失了超过514架飞机。而在这条航线上,据非官方统计,不同单位、不同部门,总共有1500架以上的飞机坠毁失事,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印中联队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作者深入追溯记录驼峰航线的历史,访遍所有能够找到的,散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美、澳洲、南美等地的,“飞越驼峰”的承担者之一——中国航空公司(CNAC)的中国员工和参与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作者在对老人们的访谈中,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抗战时期“驼峰航线”这段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区格局的悲壮历史——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重要历史。《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插图版),国内外第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记录该段历史的纪实文学,并收集展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作者从中国人的视线书写这一悲壮航线,同时也追踪记录下中国参与者的历史命运。不仅完整还原了悲壮的历史,而且也记录了一段信实的人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人的命运动人心魄。

作者简介

刘小童,作家、编剧、记者。先后供职《华西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时代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历时七年还原一段悲壮的历史——《驼峰航线》,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备受好评,并被称为是该段历史的著名学者。有《“阿娇”—ARJ21》、《父辈的天空》、《永远飞最后一个航班的人——陈文宽转》、《大陆上空的幽灵——黑蝙蝠》等多部作品,创作多部电影剧本并投入拍摄。担当由国奥影业(国际)有限公司电影《驼峰航线》总编剧。

目录

其他版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