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第4卷):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

内容简介

“九一八”事变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政府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扑朔迷离,变化复杂。本卷分六章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变化,其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时期外交政策及其困境的形成、国民政府摆脱对日外交困境所采取的各种政策、遏制日本进一步分裂中国的外交措施、和战转换与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外交政策、走向长期抗战的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苦撑待变与欧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等。在勾画这些变化的同时,本卷还对每项政策变化形成的外交理念、战略思路、政策前因后果做了具体分析。作者认为: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以民族自存与国家之间平等的共存为基点,以争取大国援助和建立国际反日阵线、最大限度地孤立日本为目标。在外交的具体运筹中,国民政府能够坚持对日基本立场,坚决站在民主阵线一边,并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外政策。而从发展过程来看,国民政府由“七七”事变前以日本作为主要交涉对象,经过抗战初期在国际上普遍争取支持和援助的政策阶段后,逐渐形成了以欧美尤其是以美国为战略重点的对外政策,并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

作者简介

彭敦文,湖南浏阳人,1962年生。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专业,1989年获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民国史。现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出版专著《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及其变化——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特权论》(合著)等及译著多部。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蒋介石奉化故里演讲考析》、《抗战时期国民党体制变化与组织状况》、《简论国民政府依赖国联政策的形成》、《不抵抗命令与不抵抗政策》、《30年代蒋介石对日思维》等20多篇。

目录

丛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