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散氏盘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内容简介

《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是我国四大国宝,今录其三。散氏盘,又称散盘、矢人盘、西宫盘。高二十点六厘米,腹深九点八厘米,口径五十四点六厘米,底径四十一点四厘米,重二十一点三千克,铭文共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盘附耳,盘腹有夔纹饰,高圈足上饰兽面纹。散氏盘于清康熙年间于陕西凤翔出土,经多人收藏之后,于嘉庆十四年(1809),嘉庆皇帝五十岁寿辰之际,由江南盐运使阿林保进贡内务府。经由内务府著名金石学家阮元鉴定为西周时期物品,正式定名散氏盘,并制作铭文拓片,收藏于内务府库房。或传阮元尝造二赝盘惑世。后有传闻散氏盘在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被烧毁,并多年不见踪迹。1924年,时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的马衡在清查故宫物品的时候再次发现了散氏盘,后来在古籍中找到散氏盘拓片,经比较鉴别考证,确定该盘是散氏盘原件,烧毁一说纯属谣言。1933年随文物南迁,现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散氏盘内所铸的铭文为金文草篆,记载大意为矢国侵略散国的田邑,后来议和,矢国割田地赔偿散国。和议时,矢国派十五名官员进行土地的交割事务,散国则由十名官员来接收,在周王派来的史正仲农的监交之下,两国订立交田的正式契约,而两国之田界契约内容便铸刻铭文于盘内,成为宗邦重器。散国约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西北方与矢国为邻。由铭文内的人物推知,此盘的铸作年代约在西周厉王时期。从书法方面来看,《散氏盘》作为西周时期粗犷遒劲的金文书法,是学习大篆的极好范本,它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

丛书

中国经典碑帖释文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