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系原地矿部“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记录及机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有关“喜马拉雅大拐弯地区地壳变形、深部作用过程与高原隆升关系”的最终研究成果。作者潘桂棠、刘宇平、郑来林、耿全如、王立全等通过对该地区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其他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并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关键是对碰撞带的时空结构、组成、碰撞过程及性质的厘定。在重点分析青藏高原20余条俯冲碰撞型蛇绿混杂带之后,认为青藏高原主要有弧-弧碰撞带、弧-陆碰撞带和陆一陆碰撞带三种类型,并与弧-弧碰撞造山带、弧-陆碰撞造山带和陆-陆碰撞造山带相对应。在分析碰撞过程的时空结构和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前古地理格局的基础上,作者将东南亚多岛弧盆系的三种时空结构和构造体制的发展过程与青藏高原碰撞前的构造演化进行对比,提出了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主要分为不同世代的三大多岛弧盆系。其碰撞过程可划分为初始碰撞、主碰撞和后碰撞三个阶段。对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前缘的东、西两个“犄角”,分别为南迦巴瓦楔入构造结和南迦帕尔巴特楔入构造结,作者对东构造结的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组成单元、形成期次、楔入作用的边界断裂性质等进行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论述,并与西构造结进行详细的对比,认为两者的构造特征十分相似。因此,《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的出版对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碰撞动力学、碰撞过程的火山岩浆作用、构造演化及深部地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丛书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