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

内容简介

《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实为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共分十六章,分别介绍了临床流行病学的性质和任务、临床科研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诊断试验的评价、临床疗效和预后的评定、病因和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临床科研中的偏倚识别和控制方法、统计方法的选择和解释、临床经济学、生命质量评估及临床决策分析等。书后附有实例讨论,供初学者理论联系实际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内容丰富,资料新颖,科学性及实用性较强,有大量的实际例子,便于理解和应用。可供长年制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亦可供临床医师、进修医师、医学杂志编审人员作为继续教育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林果为,1936年出生。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82-1983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普内科进修临床流行病学,取得硕士学位,1989年晋升为血液科教授,199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历任华山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临床流行病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首届临床流行病学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第六届血液学分会常委,上海市第四、五届血液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实用内科学》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血液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上海医学》及《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长期从事临床血液学和血液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及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并获得宝钢及普康优秀教师奖。培养博士生16名,硕士生9名,博士后1名。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0篇,主编专著6本,参编16本。1991年分别被英国和美国传记中心录入世界名人录。沈福民,1931年出生。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授。1955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1956-1980年执教于啥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流行病学教研室,1980-1998年执教于上海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1986年晋升为教授。1982-1983年赴美国作博士后研究,期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惠敏顿医学中心细胞遗传室进修遗传流行病学及细胞遗传学。自1990年始长期同美国福克斯·蔡司癌症中心、华盛顿大学医学遗传室协作肝癌、乳癌、系统性红斑狼疮、耳聋等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同钱宇平教授一起建立了遗传流行病学,并举办了三届学习班。较早地应用群体遗传学同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各种慢性病、肿瘤的病因研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综述或译著共140余篇。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9名、博士后1名。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和“八六三计划”课题,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及国家教委二等奖一项。

目录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