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TRIPs体制与中国的技术追赶:知识产权经济学的再探讨

内容简介

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专利保护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也远不如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大。以外部性经济理论和公共地悲剧理论为基础的经典专利经济学有严重的缺陷,从有形财产中归纳出来的公共地悲剧理论并不能够简单地照搬到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当中。在当代的很多高科技领域,复杂产品是常态,每一个产品的生产都很可能包含大量的知识产权。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会带来严重的反公共地悲剧的问题,造成知识财产得不到充分使用,损害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研发,出现严重的专利丛林问题。因而当今美国的高科技界普遍呼吁美国政府相对弱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的司法界最近也顺应了这一潮流。无论是后起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其早期发展阶段均有意地放松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方便本国企业合法地模仿外国技术。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成为当时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日本与韩国的许多赶超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当时相对宽松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紧密相关。在当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大幅度提高的时代,日本与韩国的许多成功经验已无法效仿,中国的技术追赶必须另辟蹊径。

作者简介

文礼朋,1973年生,湖南嘉禾人,现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史、发展经济学与世界经济的研究。1995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系。1999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欧美研究中心,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发展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9月至今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外社会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当代财经》、《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现代化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登。

目录

丛书

现代化论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