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华夏礼仪:亲近礼乐文明

内容简介

《华夏有衣》、《华夏礼仪》的写作源于汉服文化与中学教育的相逢。汉服及礼仪课程早在2013年即成为北京市西城区后备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14年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以汉服活动为载体的传统服饰礼仪文化青少年传承模式研究”并成功立项,该课题于2017年结题,本书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我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称。汉服复兴运动中也一直有“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华夏复兴,衣礼偕行”的理念,本套书分为服饰和礼仪两本。《华夏礼仪——亲近礼乐文明》:展现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基本内容,并探讨其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复兴实践方案。本书以“冠、婚、丧、祭”为主体框架:从礼、礼制的含义到礼学的历史传承;从冠礼笄礼中的青春憧憬与担当到走进婚姻的美好与责任;从人生终点的丧礼慎终到报本感恩的祭礼追远;从射以观德的君子之道到雅乐清音的音律之美;从始于衣冠的汉装华服,到达于博远的华夏诸艺。本书力图在传统礼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服复兴十余年来的思考与实践,将传统礼仪“活化”,以回应汉服运动“用实际行动重建礼仪之邦”的初心。

作者简介

冯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课堂文化研究中心”委员,国际青年成就(JA)顾问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学、文化遗产教育。参与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及教参等。何志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教育硕士。多年参与汉服复兴,曾任“天汉民族文化网”版主。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研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参与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与教参、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等。杨娜,就职于中央电视台,曾担任过新闻编辑、策划。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生,主攻方向为文化社会学,英国“英伦汉风”汉服社创始人之一,曾担任“汉服北京”社团负责人,曾获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汉族之花称号。自2009年起专注于梳理汉服复兴的发展历史与脉络,2016年出版《汉服归来》一书。

在售商品

15家店有售 新书12家
20.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