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记住乡愁

内容简介

乡愁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乡愁?记住乡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在哪里?《芜湖日报》从2015年年初开始,走进乡愁,组织了一个贯穿全年的策划——“记住乡愁”。从理论的高度探索乡愁,从情感的深度回味乡愁,从行走的步履中丈量乡愁,从传统手艺里解读乡愁,从曾经充分地表达乡愁的诗词歌赋中追溯乡愁,每周有一至两篇稿件或者版面的刊出。这些兼具新闻与副刊特点的深度报道、文化访谈,无论是对标题的斟酌、内容的选择,还是对事物本身的认知,对情感的理解,挖掘更深,表现更新,内容更活,手段更多,眼光更为独特,形式更富于个性,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敏锐的新闻触觉,抓住热点,踏准节点,善于发声。因为热爱,所以记住——乡愁的情感分量什么是乡愁?这是策划先落笔的部分。茅屋上袅袅的炊烟,牧童的短笛,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传统意义上具有物化标志的乡愁。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往上数二至三代,都来自农村,即便后来远离土地,记忆深处依然有泥土的气息、稼穑的过程。中华文明,是从农耕岁月里诞生、丰厚、完善、传承下来的,对于农耕文明的怀旧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人记忆的底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而现代意义上的乡愁就是这样一种长期凝练出的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记住乡愁”的策划第一步是走进这些具有物化标志的乡愁载体。立足本地文化特点,是我们的出发点。芜湖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历史积淀深厚,很多古镇虽然日渐凋敝,但是久远的文化脉络依旧随处可寻。我们有三个接地气的栏目《行走》《守艺》《味道》,以实地采访调查为主。《行走》栏目是走进芜湖的古镇老街,探寻一座古镇一条老街繁华的历程与衰败的根源;《守艺》栏目是采访传统手艺人,记录草根手艺人,譬如裁缝、木匠、箍桶匠的技艺与生活,他们的手艺是手工技艺,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和生活习惯的积累,从而成为“乡愁”的内容;“味道”则是舌尖上的家乡与记忆,每个人的胃里都住着故乡,芜湖的美食又历来为人称道,食物特色的形成有着长期的生活磨砺,也是积攒在味蕾之上与记忆深处的一代一代家乡情感。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