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济效应评估及监管政策研究

内容简介

受金融发展理论思潮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大举金融改革旗帜,金融自由化和去监管成为这场改革的关键词,到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已不再对商业银行经营地域范围和分支机构设立进行严格的市场进入。我国却几乎与之同时开始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且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地域范围和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严格管制。在2006年开始逐渐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管制后,在2009年几乎取消了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准入管制,但2011年又逐渐收紧监管政策,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跨省经营审批暂停后延续至今,对中小商业银行产生深刻影响。本书在“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质、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从全方位开放发展战略的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监管政策,评估放松监管的若干经济效应,希冀为监管政策优化作一些有益的基础性探索。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金融对现代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始于学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功能等的探索。因此,本书首先沿着时间脉络回顾、归纳总结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代表性理论,包括金融发展观和金融结构论、金融抑制轮和金融约束论、金融功能观和金融排斥论。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业结构,阐述了商业银行资本积累、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机制,分析商业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有机联系,分析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效率效应、风险管理效应及市场竞争效应,并提出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接下来,从规模划型标准及商业银行的形式,界定了本书的中小商业银行研究对象范畴,梳理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监管制度及变迁过程,再分析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测度方法。区别于已有研究,本书才借鉴并对已有研究方法修正的基础上,主要采用跨区域经营宽度和深度指标衡量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程度。然后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监管制度演变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影响。从市场结构、价格竞争的非结构化测度方法,构建了全新的面板数据集评估了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发现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管制放松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在此回顾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理论文献的之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评估了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对商业银行微观稳健性的影响,发现跨省经营的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比省内跨市经营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更低,集中于地级市范围内的中小商业银行相对来说风险更高,说明跨区域经营宽度有助于银行分散风险,但跨区域经营深度对风险的影响刚好相反,这与理论预期和已有研究的结论是相吻合的。然后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估计商业银行的规模、范围和X效率,并辅以财务指标法,定量评估跨区域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发现跨区域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但范围效率和X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本书还研究了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的监管政策,主要分析欧美国家银行经营地域范围管制制度演变的过程和规模,并剖析“次贷危机”后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相应监管制度的优化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后是本书的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金融业的开放发展需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也需要推动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根本的是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首要的是优化市场准入管制,适时取消中小商业银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管制,为金融业开放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作者简介

欧阳青东(1973-),湖南人,经济学博士,广西财经学院教授。200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广西财经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金融产业组织、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效率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10年晋升副教授。2011年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晋升教授职称,2015年-2016年获广西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金融系放学1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特别资助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和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在《经济学动态》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陈雨花(1976-),湖南人,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广西财经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财经类专业实验教学和金融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3项,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