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十里洋场:上海近代建筑掠影

  • 作者 李芳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年4月 第1版
  • ISBN 9787507756715
  • 定价 600.00

内容简介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前沿,北界涛涛的长江,东濒浩瀚的东海,南临水天一色的杭州湾,西连太湖流域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上海境内早的人类文明遗迹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先秦至元代,这里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粮、盐产地。到了明代,上海因松江棉布而“衣被天下”,成为当时重要的棉纺织基地。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正式开埠。凭借这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地理位置,上海开埠后很快发展成为远东繁荣的经济和商贸中心,在近现代科技文化与工商业领域等诸多方面领中国之先,被誉为“十里洋场”和“冒险家的乐园”。1845年,英国借口“华洋杂居不便”,与清政府拟定了《上海土地章程》,揭开了租界的历史。1900年,租界经历数次扩张,公共租界面积达33503亩,法租界面积则为2135亩。英、美、法等国在上海旧城之外辟租界、筑马路、造洋房、办工厂,使得上海逐渐形成以西洋建筑为主的新城区风貌,大批外国侵略者的领事馆、洋行、教堂、银行、俱乐部和独立住宅等新型建筑物被建造而成。遗存至今的上海洋建筑,可谓是世界建筑的陈列集合,记录了近代百年历史上海滩的风云际会,反映了在历史背景下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的时代特征。它不仅融贯古今、承上启下,还兼容并包、相互渗透,这使其成为研究中国与西方各时期、各风格建筑关系的重要实证。随着我国民族复兴的全面推进,上海近代历史建筑遗存的特殊文化价值也备受关注。上海近代历史建筑遗存不仅是我国近代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珍贵史料,也是世界近代城市建筑的典型缩影,其建筑形式多样、类型各异、内容丰富的特点,为世界上其他城市所罕见,是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的宝贵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李芳,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为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对上海近代建筑和百年老洋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其主要研究近代上海的中西建筑文化在冲击和交融过程的发展历程,和城市的建筑文化的变迁。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在工作之余,用建筑设计表现形式(马克笔画)描绘了上海具有典型特色的众多近代建筑。

目录

—  END  —